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会向学生“示弱”吗

(2012-04-10 13:29:41)
标签:

教研随笔

教育

分类: 教育心得

你会向学生“示弱”吗 你会向学生“示弱”吗

哦,天哪!

    在日常教学研讨活动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某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太弱了。那么驾驭课堂能力太弱有哪些表现呢?有的是将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能力不强,课堂出现照本宣科、离开教材和教参就不会讲课现象;有的是将教学内容向课堂内容转化能力不强,课堂上老师讲得清晰透彻,但课堂缺少相应的、多样的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主动参与学习、探讨、交流的机会不充分;有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调控能力不强,课堂话题散乱、学生思维不能高度集中于学习内容,课堂节奏拖沓;有的是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精炼,讲解条理不清,指令冗长繁杂;有的是教师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到位,没有激情、胆怯、应付状态明显……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加以改变和提升的。

    教师的课堂弱势固然需要改变,但是是不是课堂强势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先来分析一下形成课堂强势的因素。一般而言,课堂强势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知识强势,即教师的知识非常丰富,知识面宽,给学生以知识渊博、无所不晓的感觉;思维强势,即教师的思维或深刻或严谨或灵活,常常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考虑到别人毫无意识的关系,总结出别人未曾认识到的经验、规律或方法,给学生以精明、深刻、智慧的印象;活动强势,即教师教师自身体态语言丰富、课堂表演能力强,同时也善于设计、组织学生活动,给学生以活泼、开朗、热情、组织能力强的整体感受;心理强势,即教师性格刚硬、态度坚决,具有很强的控制欲望和操控能力,给学生以坚定、执着、果断的心理感受。当然,如果细细分析,造成教师课堂强势的因素还有许多,这里只是抓几个主要因素举例说明一下。

    教师课堂强势很显然是其驾驭课堂的优势和风格,但是正如“巧娘生笨女”一样,如果从学生角度来体验,这种强势未必总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知识强势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遇到不懂的知识喜欢等待或者请教老师,从而失去了很多自我探讨、互相学习的机会,这种依赖会使学生不适应其他老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遇到困难容易短时间内手足无措,产生探究的惰性。再如活动强势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静思的习惯,心理稳定性比较差,学习活动中看重彼此合作而削弱独立思考,进而导致思维的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等问题。

    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发挥自身强势,同时又能避免教学强势带来的负面作用呢?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体会到,具有某方面强势的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向学生“示弱”,防止教师的强势给学生造成依赖或逆反心理,从而给学生留下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示弱”的具体方法举例如下:

    1.故错。唐朝李端《鸣筝》诗云:“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弹琴女子故意弹错曲谱,以引起深通音律的周瑜的注意,这个小小的智谋给我们的启发应该不小。当老师一次次强调某处易错而学生依然出错的时候,为什么不把错误拿来自己犯呢?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老师故意犯个错误让学生来发现,既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又让学生在高兴之余记住了某个知识点或者关键方法,形成探索真理的习惯,这些都是故错的妙用。

    2.故难。卡耐基说:“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抹杀自己事业的生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对某些问题的解决表示困难、无能为力,会激起学生知难而上的勇气,更能培养学生超越老师、独立思考、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勇于把自己感到困难的问题直呈给学生,或者面对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表现自己的畏难情绪,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故忘。有意记忆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如何让学生关注记忆的要点?再三强调固然是有效的方法,可是老师在呈现记忆成果的时候,把一些要点“遗忘”掉,同样可以起到反向强化的作用。比如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文时,经常用“什么什么”来取代记忆要点,如用“几个黄鹂鸣什么柳”的方式,会让学生变得格外兴奋,争相填补老师留下的记忆漏洞。

    4.故求。“人生最大的需求是被需求”,老师经常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施予者、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老师能够主动请求学生给自己以帮助,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老师不懂音乐,谁能帮助班级排练这次大合唱?”“老师电脑出了故障,哪位电脑高手帮我处理一下?”“这道题目我做了三遍也没做出来,哪位同学能给老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低调的老师往往让学生充满自信,在老师的请求下,他们成了能手、专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向学生“示弱”的方法各种各样,不同的“示弱”方式用以解决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但是有一点必须清醒:“示弱”不是真正的软弱,它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变式策略,教师自身必须足够丰富和强大才能恰当地加以运用;“示弱”只是诸多教育教学策略中的一种,不能一味地使用它而造成教育教学方法的单调,同时给学生形成“老师什么都不会”的印象。

                                                               2012.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空白处
后一篇:在与不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