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南山北

(2011-12-06 13:25:55)
标签:

感悟生活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山南山北 山南山北
哦,天哪!

    想写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想着杜甫《客至》中的句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成都草堂度过一小段相对安定的日子,可就是这一小段安定中,也始终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孤独。这首《客至》表达的就是这种心境:家前屋后环绕着茫茫春水,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飘摇之感;他的安定生活并非来自受到重用,而是依靠朋友严武的接济,所以尽管他早已才名远播,可谁又肯接近如此潦倒之人呢?终日前来看望的不过是逐鱼的鸥鸟罢了,正应了那句老话,“贫生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过我要说的山南山北,并不是杜甫在热闹景象中体味到的悲凉,而是丰富与贫瘠的分野。
    有人说冬季是最能看出草木本质的季节,对此我一向不以为然,认为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律,岂是人类可以理解的!然而事实证明自然和人类是可以共通的,而且有时候是那样真切。
    就拿家门前这座山来说吧,温暖的季节里满山郁郁葱葱,长着了不少植物,开着属于各自颜色的花,可是一到了寒冷的季节能看到的就只剩下耐寒的松树,其它的植物似乎都被寒风吹走了一样。以前以为这座山大概主要生长松树,不以为怪。可是有一天爬上山顶,走到南坡一看,真的吓了一跳——仅仅一道几米高的山顶,仅仅跨过几米远的一个山嘴,山南山北竟然完全是两个天地。近看北坡也还有些许杂树,但个个一副穷困潦倒的嘴脸,仿佛投错了胎,所有的枝条都向着南方伸去,从山下看它们几乎匿迹于山石之中;只有松树还算有些气概,大义凛然地站立在山的背影里,用苍翠点缀着山的北坡,不让山的身后过于窘迫、荒凉。而山脊之南却一片喧闹,尽管冬日里也是一片枯黄,但每一根枝条都自信满满地舒展着;树的品种也很多,高低错落,各安其位,很多树上还悬挂着无人采摘的果子;在一些岩石下、小路边,冬天也还有黄色的、粉色的小花兀自开放,一副不把寒冷看在眼里的架势。枯,也要枯得金黄,而不是灰暗——这是走向南坡那一瞬间的感受。
    难道草木也会搬家吗?我当时这样想。事实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那是长期的物竞天择的结果,阳光充足的地方物种越来越繁盛,而阳光不足之处有些物种就渐渐萎缩、消失了。据说高原地区有一种“旗树”,被长年的强风打造成旗子的模样;加拿大有一条峡谷,迎风坡长满了雪松,背风坡则树种繁多,原因是迎风坡冬天雪下得大,很多树被大雪压断枝干,渐渐消失,而雪松较为柔韧,雪落到承受不住时就弯一下树枝,雪就落下去,所以可以存活。
    山南山北的环境本来只有几缕阳光的差异,时间久了竟成为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的道理不只是眼前的植物为我们作了解说,司马迁也曾说过“猛虎在涂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这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问题,而是什么样的水土造就什么样人的问题。上帝播撒在山南山北的种子本来是没有什么差异的,不同的是有的物种找到了一缕阳光而繁盛起来,而有的物种没有找到,于是渐渐衰退,消失。
    世间很多事情经常就是山南山北的差别。不过,从人生的价值来说,李白杜甫们究竟是落在了山之南还是山之北,还真的很难判断呢。
                                                               2011.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落叶的筋骨
后一篇:老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