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
哦,天哪!
又要创建什么城市了,上午被社区抓到街上去捡垃圾。和一位老兄分在一组,两个人提着塑料袋,戴上白手套向一条小巷晃去。说实话,要是指望我们这帮人把卫生搞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小街里住着一些老住户,还有一些旧屋据说是打工人的出租房,卫生设施不好,人的习惯更不好,垃圾袋扔在一个墙角,地上到处都是随手丢弃的食品袋,我们就是长十双手也弄不过来。
捡了一圈烟头,忽然想起几个月前一帮弟兄们打扫过的两堆陈年垃圾,那是捂住鼻子弄干净的,如今该是什么样子呢?两个人晃到那片被四条小路圈起来的住宅区,看到两个女人在整理收来的垃圾,她们干得很认真,看我们晃过来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我知道她们在想什么,那些被风吹走的垃圾正在刚刚扫过的路面上自由自在的散步呢,她们可能有点不好意思,但绝对不会害怕——白手套几乎成了机关上街义务劳动的标志,这些人没有执法权,甚至没有管理权。曾经在一条小吃街捡过烟头,来来回回地走,每次都有新丢下的。有几个人坐在路边打牌,周围落满了烟头。我们弯下腰一个一个捡起来,他们坐在那里仿若无人。再次回来,又扔了一地,忍不住跟他们说:别扔了,放在烟灰缸里一起扔到垃圾箱里不好吗?他们也不生气,笑眯眯地说:下次一定注意。
那条小街的那个墙角,早又堆积了很多垃圾。上次收拾这条小街,双手都磨出了水泡,谁知白白辛苦一场,我只好无奈地摇摇头,心里突然就不想参加这样的义务劳动了——劳动得不到别人的珍惜,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干得再认真,又有什么价值呢?说真的,我们不在乎那几滴汗水,如果时间允许,天天来打扫也未尝不可,可是,让人不好理解的是,为什么明明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有些人竟然能如此心安呢?当一个人明知自己是错的,却依然有勇气错下去,我觉得差不多就是不可救药了。而走过大街小巷,这样的人却有那么多,不分年龄和性别,也不分城里人和城外人。
不禁对政府的管理有些牢骚,一到检查、创建就把我们从办公室或者家里抓来捡拾垃圾,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为什么就不能想个治本的办法呢!上海那么大,人口那么复杂,乱丢乱扔现象愣是让一群大爷大妈给治好了,尽管当初人们对罚款有很大意见,可是一到那个环境里你就是不敢乱丢。北京似乎宽容些,前年在故宫午门外售票处附近看到游客扔的垃圾几乎把地面盖住,尽管傍晚打扫得非常彻底,但是对那里的管理还是没有好印象。要知道,对一种恶习的纵容,就是素质标准的降低啊!创建不就是想借活动促进一下市民素质的提高嘛。
那条小街如果不是去打扫卫生,我可能永远不会走进去,但是既然走进去了,流过汗水了,就有些惦记了:那条污水沟是不是加了封盖?刮在铁丝网上的塑料袋是不是还在那里飘扬?那些外来的打工人是不是还要让他们的孩子天天面对苍蝇乱飞的垃圾堆……唉,我理想中的小街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那里有石板铺设的路面,有瓦缝里长着枯草的老屋,有苍老的梧桐树,还有一群踢球砸碎了人家窗玻愣在那里的孩子……小街可以落叶满地,却不应该灰头土脸,生活可以清贫苦涩,却不应该草率污浊。
希望那条可以望得到大海的小街,有一天老人愿意在夕阳下缓缓散步而过,有一天晨曦中会有挑着食品挑子的小贩脚步笃笃笃地走向深处,不时喊一声“豆浆油条”,或者“新鲜的蜜桃”,声音从容而优雅,让人觉得生活和心境都清清爽爽。
2011.11.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