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侯之种

(2011-11-08 20:37:55)
标签:

教育情怀

教育

分类: 教育心得

王侯之种 王侯之种

——教育公平出路的微观思考

哦,天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当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时发出的呐喊,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追求平等的最具影响力的呼声。如今是不是已经实现了这位农民领袖的宏愿且不去考证,单就这句话是否成立谈一点思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的是不平等背景下的平等要求,从政治角度看无疑是合理的,但是从教育的社会性和社会功能角度来分析,则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首先,从教育的“关系”学方面看,人的发展必须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受人所处环境的影响。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天文学的环境,很难孕育出天文学家的理想,一个讨价还价的市场环境肯定比书声琅琅的校园更容易让人产生赚钱的欲望,孟母三迁虽然没有理论支撑,却反映了这位母亲非常敏锐的教育“关系”意识。奈尔·诺丁斯在她的《教育哲学》中说:“贫穷儿童生活中的关系并不必然地比那些来自富有家庭儿童的关系更糟。但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精神的贫穷通常是与经济的贫困相伴的。”因此,如果我们要想让孩子接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平等意识,就必须设法让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本身就必须具备平等的观念。所谓书香门第、经商世家,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儿童所在的人群关系,对其人生目标的确立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个放羊娃的故事我想大家还记忆犹新,最近又听到一个“捡破烂”的故事,说是有人跟一位捡破烂的老人说,如果给你一万元你做什么?老人说我买辆三轮车捡破烂。又说给你十万元你做什么?老人说我买辆汽车捡更多的破烂。又说给你一百万元你做什么?老人说我包下一片城区捡很多破烂,那样我就发财了。故事虽然荒诞,但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的理想和他的成长的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从教育的“环境”学方面看,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这个环境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而学习内容是人发展很重要的基础。我们可以不承认王侯将相的后代与我们在人格上、在天资上有什么区别,但我们必须承认王侯将相的后代接触的事情与平民百姓有所不同,而这些经历给予人的知识和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在一个绝对公平的社会里,当一个王侯将相的后代与一个平民百姓的后代站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之上,孰胜孰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印度电影《流浪者》讲的是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哲学,他根据这种荒谬的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对法官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赶走了怀孕的妻子,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批判人生遗传论(先天论)的作品,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蕴含着相同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扎卡把法官的儿子变成贼同样是利用了生长环境这一原理。我们不能说环境决定道路,但是要意识到环境对人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变得高雅,就不能不给孩子提供一个高雅的环境;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变得爱读书,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氛围。

    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爱你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父母之爱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标本和教材。布伯把教学和家长的教育视为一种关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家长都是“王侯将相”,但是如果家长具备“王侯将相”的气质与理想,同样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实,我想说的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家长的身份、学识对孩子的影响力,因为有一条教育原理可以让我们对教育中的“关系”、“环境”放心,这个原理说“那些经历压迫的人可获得某种特权”,比如说受经济之压的人可能获得更多的谋生之道,受政治之压的人可能会主动寻求政治之压的根源,就像一句俗话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想说的核心内容是,当我们从“关系”和“环境”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教育的外延便应该涵盖对家长的培训和社区文化建设。如果教育的视野开阔到这样的层面,孩子教育的内涵将被大大地扩充,教育公平的平台也会更加开阔。

    我们从一项教育调查中发现,乡村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普遍令学校担忧,因为他们能够获得家长的辅导甚或态度上的支持比城里的孩子要少得多。一所学校对外来打工的子女作过一项统计,家里具备10本以上读物(包括杂志)的不到30%;在组织孩子进行的课外读物交流中,有些孩子带来的是八十年代的《经典流行歌曲选》和菜谱之类的东西。可见,不考虑孩子的成长环境,只在学校范围内思考教育公平,显然是狭隘的。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关注对家长的培训,应该成为学校、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家长自身来看,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化意识,认识到“关系”和“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成长与庄稼十分相似,过了季节就什么都晚了。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家长再去重修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而是希望家长有这种意识,关注孩子的思想情感和学业,关注孩子成长的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主动和学校沟通,借助老师的力量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种!当然这个“种”不是单一的遗传因素、家庭背景,而是我们给孩子种下了什么样的理想,提供了什么样的土壤,进行了哪些耕耘。

                                                    201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