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里的浮尘
哦,天哪!
静静地坐在秋日的阳光里,试图回忆一些快乐的事情,可是潮湿的心底一切都是粘乎乎的。快乐总该有的,只是心里好久不见阳光,那些久置的往事都已长满霉斑。打开自己吧,让阳光透进来。快到霜降了,太阳渐行渐远,如此温暖的阳光已经不多了。
逆着阳光抬眼向窗外望去。不是想到马路上寻找某个熟悉的背影,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会觉得所有的人都熟悉,而所有的人又都陌生——一样淡然的面孔,一样茫然的眼神,一样匆匆的脚步,宛如车轴里光鲜闪亮的钢珠,擦肩而过却永远不会撞击出火花。与其面对木然的灵魂,不如去探寻树木的心事。
是的,我想问问那一排整齐漂亮的香樟树,冬天一步一步逼近,这来自四季常青的南方树木有什么打算呢?至少要给那满树比黄豆大一些的青果子一个交待吧,尽管在这里它们毫无用处,可它们毕竟经历了叶与花的酝酿、风和雨的洗礼,应该有一个妥当的说法才是。秋风过树,只有沙沙的声响,叶子没有一片是干枯的,却让我听到了枯叶的低吟,大概香樟也很无奈吧,芬芳已经在春夏散尽,如今让它们拿什么对抗生命里本不该有的萧条?
阳光从窗玻洒进来,明亮而有些热的力度,如果不是隔了玻璃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温度了。一缕一缕的阳光缝隙里飘荡着许多细细的浮尘,像在水里自由自在游走的小鱼,闪着银白色的光。浮尘不是灰粒吗?怎么会闪光呢?我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只好凭借臆测,认为不论什么东西,一旦细小到可以在空气里游动,就会闪光了吧——细小便自由,自由便收拢不住满心的欢喜。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不是说有什么黑洞吗?不是说空洞是因为密度太大,连光也逃逸不出才是黑的吗?细小的东西捕捉不了阳光,于是就被阳光捕获,就特别容易灿烂。
转过脸,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竟然看不到一粒浮尘,我知道是因为光线不足,它们反射的光不够亮,可是还是忍不住想笑——这小小的浮尘竟然和人心一样,没有阳光的地方它们也是不肯来的,它们喜欢在阳光里展示自己的风姿。
马路上依然流淌着表情木然的人群,很像光线里游动的浮尘。我忽然意识到他们的木然和冷漠是有原因的,人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心事太重,所以即便再美的季节、再好的天气也不可能让他们反射出阳光,或许人们在心里把整个世界都划归自己所有了吧,当然也包括阳光在内。几乎同时,我似乎也明白了香樟的坦然,再美的树也不过是植物而已,没有必要总是惦记过去的繁华,既然那小小的果实对别人没有什么价值,那就让它们在树上绿着好了,或者再冷一些就让它们掉落,它们原本就是脚下土地的产物嘛。浮尘最终不是都要归入泥土?争论了很久的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其实讲的不是生命本身的重量,而是人对生命的理解——浮尘或者黑洞。
我愿做一粒浮尘,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的或者小的空间里翱翔,可以在阳光里显示自己本来的心境。但是,想做一粒浮尘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你得承认自己微不足道,你得放得下心里越积越多的那些事儿。乔布斯说过一句话,“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我避免自己失落的最好方法”,如果这样想,人生就轻松多了。现在,如果有人从不同角度向我投来目光,一定会给我下不同的结论:洒满阳光的面庞,阴郁灰暗的背影。因为我的体积还不够小,所以总会遮挡一些光线,但我会尽量避免挡住别人的阳光。
或者马路上的人们也是满心阳光的?我看到的毕竟是他们的侧影,而且是逆光的。这是一个很让我欣喜的感悟,因我希望所有人都像阳光里的浮尘一样通体明亮,自由自在。
2011.10.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