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泪的成分

(2011-08-03 10:12:56)
标签:

感悟生活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眼泪的成分 眼泪的成分
哦,天哪!

    曾经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研究自然科学的牛顿晚年走入宗教,研究法国社会的巴尔扎克晚年也以上帝作为自己的归宿?随着认识问题的思路逐渐开阔,我渐渐理解了科学和迷信的距离——哲学上说,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我想说的是,科学和迷信不过是一墙之隔的邻居。要特别申明一点的是,我认为宗教不应当完全视为迷信,它也是认识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方式,至于这种认识的合理性如何,我觉得至少目前还没能完全搞清楚。
    什么是迷信?迷信就是过分的相信,认为某种东西无所不能,认为某一观点绝对正确,其它再无真理。逻辑学曾经用“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他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这一二难推理,让信仰上帝的人着实为难了一阵子。逻辑学是什么?是科学。今天我们认为科学是最可靠的,甚至是万能的,我们不仅用科学解释天气、季节、气候、山海的形成、人类和万物的出现等自然现象,还试图用科学来解释家庭、社会、历史等社会现象,甚至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态度、情感、思维方式等心理现象——科学似乎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对科学如此尊崇,几乎到了“科学创造了世界”的地步。这究竟是一种科学还是迷信,让人不得心不起疑惑。
    传说日本人曾经很痴迷中国古代的造剑术,设法把中国的宝剑弄回去研究,分析其中包含的成分,而且分析得十分细致,然后按照这样的成分铸造了一把宝剑。可是听说把用科学的方法铸造而成的剑和中国古代的宝剑对砍PK,结果科学的剑应声而断。这个传说很让中国人自豪了一番。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呢?是不是说今天人对铸剑的科学道理的认识不如古人?最后听说是这样解释的:中国古人铸剑是要祭炉的,用鸡、牛、羊,甚至用童男童女,祭炉时生物(姑且把人也说成生物吧)燃烧产生了一些微量元素,随着炉火融入了宝剑,而这些微量元素用今天的科学是分析不出来的。由这个故事可以提取出来两个观点:一是日本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铸剑术是行不通的;二是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日本人的方法行不通。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出于对日本人的嘲弄,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二难推理,结论非常好笑。
    据说还有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眼泪的成分,目的何在且不管它,而且我们也假设能够把眼泪的所有成分都分析出来,那么,按照这样的比例配制出来的液体是不是就叫眼泪了呢?
    提出这个话题,目的不在于证明眼泪可以复制或者不可以复制,而在于说明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事物、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除非我们勇于承认某些人所谓的“科学”有时候恰恰是伪科学。换句话说,认识这个世界不能仅仅依靠科学一种方法,科学之外应该还存在许多视角和思路,一切都试图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证明,本身就是对科学的迷信,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
    既然认识事物的角度与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确信自己的某些认识一定是正确的,别人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呢?只有接受并确信合成的“泪水”不是眼泪这一事实,我们平时呼唤的包容与理解才有思想上的基础,才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和情感,也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包容。

                                                             2011.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赴宁途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