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孤寂的山
哦,天哪!
其实那座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天竺;山下还有一个美丽的湖,也叫天竺;如果说那座山可能有一些孤寂的影子,那就要数丛林掩映中露出一角金色飞檐的寺庙了,叫天寂寺。
当年一起进山的人很多,季节是初冬。南方的初冬也很温暖,草啊树啊一点不因为到了冬天而显出衰颓的迹象。可是,那天我却穿了一件西装,被同去的朋友一路嘲笑。为什么要穿一件厚衣服呢?当时我的解释是有口袋,好装随身物品。后来查了一下心理学资料,资料上说一个人如果觉得心里孤寂,就喜欢用厚重的衣服把自己包裹起来。如果此说属实,当时我的心里应该是孤寂的。
天很蓝,湖水也很蓝,悠悠的白云在山顶绿树之上自在地飘浮,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在树林里按照自己的意愿鸣唱。湖边的木质栈道在茂密的草丛里随性地蜿蜒,还散发着原木的香味儿,人走在上面咚咚地响让人感到特别有精神。如此幽静的风景,让几个朋友忍不住停下来拍照,光线从松针中间穿过,白云,远山,平静的湖水……这样的画面让人心底感到少有的安适。回来以后,一位朋友说,多好的画面,可惜少了一道夕阳。是,这个画面不可能有夕阳,因为拍照的时候是上午,所有的景物在阳光下都是线条清晰棱角分明。我把图片导入软件,柔化、调色,局部处理,最后竟真的成了一幅暮紫笼罩下的山山水水,特别柔软、沉静。朋友问:怎么可以做成这样?我说:我心里想着应该这样。
在穿过一片青草地的时候,不知从哪里传来几句歌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李叔同的那首《送别》。当时心里倏忽一下变得空荡荡的,周围的一切变得很遥远很遥远,而对千山万山之外的思念像雾一样牢牢地缠在心头,而这种缠绕会让一个人感到无限的孤单和寂寥。
“两二湖”是群山包围下的一个很大的湖,旱季水枯,离高高的岸很远,湖水像孤寂的人深不见底的心事,不知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远远的湖面上有一行鸭子在慢慢地游着,小得像几只在玻璃上蠕动的蚂蚁。午餐的时候有姜母土鸭,据说就是湖里的。不忍心吃,推说不爱吃鸭肉,又被朋友笑,说你哪来那么多事儿呢,现在土鸭很难吃到的。我一笑,抬头去看那些又细又直、恍与天齐的桉树,桉树的叶子很像细长的柳叶。
经过一片山间湿地的时候,有一大片高过头顶的茅草,开着白色的绒花。学生问:老师,这是芦苇吗?我说不是,这应该是蒹葭吧。山间顿时响起琅琅书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我也不知道蒹葭到底是什么样子。
后来又玩了浴龙潭,就是传说唐宣宗洗马的地方;又到天寂寺拜佛,然后说说笑笑回去。
这是一次很热闹的远足,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我走过了一座孤寂的山。前几天看电视,突然看到其中有些景物很像曾经走过的天竺山,心里不由又涌起一阵孤单的思绪。什么是孤寂呢?我站在夜深人静的窗口,看着路边的灯火和空荡荡的马路问自己,真的很难说清楚,心下想:孤独大概就是因为有所期待造成的失落吧,哪怕这种期待只是在陌生的街头或者乡间有人叫一声自己的名字;而寂寞就是因为有所对比造成的孤单吧,身边并不寂寞,而这样的热闹偏偏不是自己想要的。说不清楚就不说吧,在心里唱一支歌给茫茫的夜色: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011.7.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