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孩子
哦,天哪!
一直以为感恩教育在家庭里的体现就是子女要孝敬父母,毕竟父母给了子女生命,让他们能在这个世上感受生命的乐趣;父母还养育了子女,让他们能在这个世上享受生活的情趣。可是看着孩子在身边一天天长大,渐渐觉得孩子回馈父母的东西可能比父母施予的还要多,于是心里时常对孩子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感激之情。然而,这种感激与中国传统的伦理不相吻合,与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也找不到稳妥的交点,只好将其深深地埋在心底。第一次听到把这种特别的情感表露出来,是在一位朋友的孩子的十岁生日宴会上。
当宴会进入小寿星在父母的呵护下登台亮相环节,我以为历行的亲情表达又要开始了:先是由主持人讲述所有孩子的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为子女作出了多少牺牲,然后让孩子向父母表达感恩图报的情感……然而朋友没有这样。他走到台心,大声地说:孩子,今天是你的十岁生日,爸爸要告诉你,我和你妈妈最感激的人就是你——如果没有你,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走过事业最失意的那段时期;如果没有你,我们不知道吃过晚饭的那段时间用什么来填充;如果没有你,我们无法懂得父母曾经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又获得了多少乐趣;如果没有你,我们不敢想象我们两个人有没有勇气经历风风雨雨一起走到今天……孩子,今天我不要你说如何感谢父母,只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将来好好享受做父母的幸福……朋友仿佛进入了一个只有孩子而没有来宾的情境,声音柔和地倾诉着对孩子的感激之情,完全忘掉了应有的礼节。场上没有一点声音,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倾听一位父亲的心声,不少人眼角渐渐潮湿了。
是啊,我们为人父母以后,总以为责任沉重地压在心头,不满和抱怨时常不自觉地从话语中流露出来,谁曾设想过,如果没有孩子,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状况?
今天的天气是那样寒冷,如果没有孩子到市博物馆去参观,我所做的事不过是加一件大衣,哪里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严寒对人类的意义?如果没有孩子每天要站在寒风里等候校车,我可能目不旁视地走向单位,哪里会停下脚步去给一个等车的孩子把帽子戴好,把他领到一个背风的地方?如果没有孩子吃东西时把自己的一颗小黑牙齿吞进肚子里,我哪里会懂得欣赏狗窦大开的顽童稚拙的歌声?……与其说是我在教育孩子如何理解这个社会,不如说是孩子教会了我如何热爱这个世界。
是的,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不好的东西,从自然环境到社会风气,让人懊恼、沮丧的事物和事情实在多得数不清楚,但是我们不会放弃努力,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温馨、洁净的环境里。有人说,这个星球某年某月就要爆炸了,我们不相信,更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因为即使那时我们都已经化泥成灰,可是还有孩子在这颗星球上,我们无法想象他们面对那样的惨状惊恐的表情,所以我们会力所能及地呵护这颗蓝色的星球,而不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有人说,人的一生不过一床一桌一碗一筷就可以立足,可是我们还不肯放弃创造财富,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过得比我们好一些……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来自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不再喜欢过年过节,以为那不过是在提醒自己:时光在不停地从身边溜走,人从出生就开始了倒计时。可是每到节日我们依然鞭炮齐鸣,依然喜气洋洋,互相祝福。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孩子,是孩子让我们觉得生命有限而生活无尽,是孩子让我们愿意把生活打理得更加美好一些,是孩子让我们觉得人与人之间需要温情而不是仇视。我们懂得孩子就是在彼此摩擦中慢慢学会适应社会,但是我们不喜欢孩子开口骂人、抬手打人,尽管成年人经常互相诽谤、互相攻击,甚至发动战争,而我们却希望孩子能在文明、和谐的环境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某种意义上说,是孩子为这个世界挖掘了美的源泉。
安宁,纯净,美好,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生活方式,可是人类一边在创造它一边又在毁灭它,我们只能把这一切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孩子便成了创造的动力,也成了我们面对苦难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上帝派来的这些小使者。
2010.12.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