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摸诗心·赌得单于貂鼠袍

(2010-11-29 23:50:04)
标签:

诗歌鉴赏

文化

分类: 生活絮语

触摸诗心·赌得单于貂鼠袍 触摸诗心·赌得单于貂鼠袍

哦,天哪!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大多数情况下,我不太喜欢读边塞诗,不论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还思乡厌战的、控诉反战的,因为战争是人类自己制造的苦难,本可以避免却要发动,而且其中充满血泪、艰辛和欺骗。只为了某个帝王或者政治集团的利益,而让那么多生命、那么多家庭卷入战争,让战争的罪恶不止于死伤。特别是冷兵器时代,其残忍和血腥简直超过了动物之间的互相吞食。我甚至奇怪,怎么会有人把战争中的计谋称之为智慧而不是奸诈。
    然而,岑参的这首《赵将军歌》却是例外,它写的是战争的间歇人性的复苏。不知道是战争的哪个环节发生了错乱,还是皇帝一时心软,汉族和匈奴竟然暂时休兵了。双方官兵本来就不是仇敌,于是大唐的赵将军和匈奴的单于竟然摒弃战争中的厮杀,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双方相约比起武来。应该不是刀光剑影的比拼,那样的对抗往往会引起厮杀,我觉得双方应该是比射箭,赵将军技高一筹,竟然把匈奴单于的貂鼠袍给赢了过来。
    诗人在描述这场比赛的时候,没有忘记战争的环境——先用比喻正面写天气的寒冷,喻体源于战争中的武器,突出了天气给人的生理感受;接着用侧面烘托,战马畏寒连毛都缩到了一起,可以想见寒风凛冽的情景。但是双方的将领不畏寒冷,兴致勃勃地玩起了射箭比赛,英雄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没有写到士兵,但谁都能听到阵阵呐喊声、战鼓声,战士们一定是不怕冷的,因为有暂时的和平在温暖着他们,即使“春风不度玉门关”,也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赌完了貂鼠袍以后如何呢?诗中也没写到,但读者可以想象出来:双方士兵簇拥着各自的将军回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喊叫声、赌酒声、唱歌声把寒冷都逼退了,直到残阳融尽,寒月东升,然后双方军营里鼾声四起,直到新的太阳照得山岭一片银装,直到新的命令再次卷起黑云。当然,也可能双方豪爽的将军牵着手大步踏入某一方的营帐,杀牛宰羊,说着互相敬佩的话,举起浓烈的酒,直到月上三竿,或者传令兵骑马疾驰,送来新的命令,然后匆匆告别,重新进入敌对状态……
    这让我想起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一个场景:由于热带气候潮湿,双方士兵都长期蹲伏在猫耳洞里,身上起了皮癣,奇痒难忍。在没有战事的日子里,双方通过敲墙约定今天不打仗,一起出去晒裆。于是双方倚在各自的壕沟里尽享太阳的光芒、清风的干爽,相望而不相斗。不知是哪个促狭鬼,突然学起机枪的声音,于是双方滚滚爬爬地钻进各自的洞穴,等到发现上当受骗,双方在一墙之隔的猫耳洞里开怀大笑。谁需要战争?事实上没有人需要。然而从古至今烽火一直不曾熄灭。
    战争是最没有人性的,而这首边塞诗偏偏写的就是战争中的人性。是写实,还是虚构?只有诗人自己知道。不论写实还是虚构,对和平共处的渴望正是诗人的心声。
    于是想起战争的原始形态。天子的几个儿子各自在自己的封地苦心经营,待到秋稼入库,闲得无聊,便相约到某个地方狩猎取乐。可能某次比赛规则不清,双方竟玩翻了脸,狩猎便演化成械斗,进而发展成战争。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统治者之间的一场角逐游戏。早期的统治者把游戏玩成了战争,岑参却把战争玩成了游戏,这在边塞诗中的确是独树一帜的,不光有新意,而且有深意。
                                                                2010.1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