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重的黄土

(2010-11-19 23:42:38)
标签:

生活百态

旅游

分类: 生活絮语

深重的黄土 深重的黄土
哦,天哪!

    从太原出发,准备前往五台山。刚上车,当地的导游就开始介绍起山西的文化来,她说:山西的文化可以用“二黑二白”来概括,这“二黑”呢是指山西的老陈醋和煤炭,这里有句民谚说“陈醋就是一道菜,扫起尘土当煤卖”;这“二白”呢就是山西的面食和汾酒……她还讲了许多相关的故事,可惜“二白”的民谚我记不得了,大概是“二黑”给我的刺激更为强烈的缘故吧。
    轻松地说着这些风趣的故事与风物,不觉车子已经出了太原城,驶上了向北的高速公路。刚刚从城市的喧嚣中挣脱出来,便一头扎进漫漫的黄土之中。零零碎碎的田块里的庄稼早已收完,稀疏、低矮的野草也已枯萎,目光所及,尽是形态各异的沟壑与直立的土台土柱,找不到生命的气息,也看不出可供生存的迹象——整个原野是一片让人压抑的静寂。
    但是,这里的的确确生活着一代代生灵。恍惚中,他们正抄着手,弓着腰,从那些不知所向的土沟沟里走来,从缥缈的历史尘烟里走出来,来到人生和历史的岔路口,茫然不知所往,只好跟《走西口》里的田清和梁满囤们一样,扔一只鞋子决定这一生向什么方向走……于是历史上便有了李牧、关羽、张巡、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王翰、宋之问、杨家将、乔致庸、常万已和常万达兄弟、阎锡山、赵树理、傅作义……一大批风云人物;更有无数默默无闻的生命被自己或者时代囚禁在黄土沉积而成的沟壑里,山羊一样咀嚼着粗糙的食物,最终沉入深厚的黄土之中。或许生命总有张扬的需求吧,偶尔从某个山梁上、深沟里撞击出几声原生态的呐喊:
   
青线线蓝线线  蓝格莹莹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儿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唯有那个蓝花花好
……
    车子走了很久很久,车载电视里走西口的汉子们已经九死一生地来到了心中的天堂包头,开始经受能否落根的生死磨难,而车窗外依然是通向天边的黄色土地,依然是不知通向何方的陡峭的沟沟壑壑……无边的沉寂压抑得心跳都有些吃力,于是拿出手机给不曾来过北方的朋友发个短信:到处都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啊,不知道这里的祖祖辈辈是怎么生存下来的,看得人心都酸了。朋友回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实在受不了就别看了。可是不看,那沉重的黄土就不存在了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我非常喜欢这里人由黄土培育出来的淳朴与宽厚。和报社、市教研室的领导吃过几餐饭,都是些很有身份的人,却看不到一点张狂与虚荣。他们只是诚恳地介绍这里的特色名吃及其渊源,热情地劝酒劝菜,不曾谈及自己现在的成就,不曾谈及宏伟的理想,甚至也不十分勉强客人喝酒,你说不会喝,你说身体不适,只要你找得出借口,他们就相信,绝不让你尴尬。
    同行的朋友中有人说,这里要是有水,或许日子会好过一些。或许是吧,这里到处都充满了对水的渴望。导游不止一次地说:有水就能长庄稼,有水就有财,薪水薪水嘛!是的,这里人不像南方人,只有听到金才会眼睛发亮,这里人崇拜的是水。
    后来游览常家大院和乔家大院时,大家都感叹一代代晋商的诚信与坚忍,感叹他们竟然能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创下这样大的家业。导游却指着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问:你们发现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了吗?它们的屋檐都是向院子里面倾斜的,这样雨水才可以流到自家院子里,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游览晋祠时,更能感受到人们对水的企盼。那位柳姓姑娘因冲喜而嫁到婆家,可惜没能救活久病的丈夫的命,丈夫在新婚之夜一命呜呼,从此她便落入苦水之中,婆婆让她每天到十里之外去挑水,用的是尖底的桶,挑回来只要前面那桶水。她一声不响地忍受着折磨,最终感动了神灵,赐给她一根可以让水缸永不干涸的鞭子。狠心的婆婆趁她回娘家,想扔掉那根鞭子,不幸将鞭子提出缸外,引来一场水灾,差一点把附近的人都淹死。还是那位柳姑娘赶来,一屁股坐到缸上,才止住了洪水,这便是著名的难老泉。晋水两岸为了争水经常械斗,后来神仙主持公道,搞了个油锅捞铜钱,北岸的小伙子不顾性命捞了七个铜钱,从此晋水三分归南七分归北……
    多少掌故和历史传说,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导游说水主财,不如说水关乎这里人的生存。是不是有了水,这里的人就真的有了幸福的生活呢?我看未必,那些孤立的土柱、那些深陷的沟壑、那些风一吹便四处飞扬的黄土,如果真的遇到南方那样丰沛的雨水,恐怕一场新的灾难又要降临到这些饱受干旱之苦的人身上——缺少固然是苦的,有了驾驭不了更是灾难。
    我们曾经穷到了骨子里,现在终于有些人富起来了,可是有了钱以后,有多少人能够驾驭得了呢?外财不发命穷人,这可能正是那些赤裸裸的黄土告诉我们的沉重的道理吧。从晋中到晋北,又从晋北到晋南,那些深厚的黄土一直折磨着我,它逼迫我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2010.1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飞驰在华北
后一篇:佛的居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