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变形记[1]
哦,天哪!
那天和学生一起学完了语文必修四,该换书了,可我却忘了强调。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多了一个心眼儿,心想这些小屁孩儿要是忘记带新书,我准备这些东西怎么讲啊,还是留一手比较稳妥。唉,我的这些个学生啊,个个都挺可爱的,就是学习不主动。
第二天到课堂上一问,果然有一大半人忘了换书。我说:现在执行第二套方案——把必修四里柳永那首《雨霖铃》改编成舞台剧本或者电影脚本。实话说,我心里捏一把汗呢,剧本和电影那两篇课文我是以鉴赏课方式上的,没有过多介绍文体知识,这要是什么都弄不出来,不是白白浪费了一节课?
有学生挠头,问:老师,可不可以和同学商量一下?我说当然可以,可以几个人自由组合成创作小组,给创作组取个名字,共同完成就行了;也不要受原作太大影响,可以自由发挥。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讨论异常激烈,有的在讨论词里的一些细节,有的在讨论两个送别人的关系,有的开始查找关于柳永的资料,有的在模仿古人喝酒、流泪、告别的动作,有的在琢磨应该如何组织背景、人物、音效,还有的在考虑镜头的组合方式……我也被他们带入那种情境中了,和他们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声音一定很大,课后听说教务处在查是谁在上课,连后面的办公楼都听到教室的喧哗,知道是我在上课才作罢。平时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们不肯讨论问题,有时在课堂上反复动员还是没有多少人发言,今天怎么会这样热烈呢?我想一定是我们平时设计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没能激起他们的兴趣——高中教师更关注知识、能力层面的东西,备课时也进行学情分析,但分析的往往是他们能不能接受,而不是喜不喜欢接受。
课堂讨论进行到二十分钟时,我作了一次时间提醒。讨论声渐渐小了,几个文笔比较好的开始执笔创作,到下课还有一些学生喊时间不够,要求延长。
作品收上来了,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还是让我惊讶。我跟他们说:你们不是有才,而是太有才了!我要挑一些比较成熟的作品发到网上,让一些写作高手来评价一下你们的成果。下面的一些文字就是他们的部分作品,我将陆续选发上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背景材料】
柳永,字耆卿(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景祐(51岁)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学生作品1】
伽蓝雨(电影脚本)
作者:陈杭迪 张童 王照云
王猛猛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01 外景
长亭 白天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 是在等……
她在长亭为他送别,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本有千言万语,在这一刻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没有让她等,他怕自己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他怕自己让她蹉跎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所以他不敢叫她等。
外面行船的船夫又来催他上路了。
002 内景
房间里 夜晚
他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忘记了曾放弃了很多本可以得到的东西,他只想起最珍贵的。他曾轻易扔下的,那些已经扔下的,成为永远的过去……很多次提笔想给她写封信诉说相思,揉烂了一堆纸也没写成几行字——这个北宋浪荡才子啊,往往才写下她的名字,眼泪就滚落下来。——如此沉重的相思,岂是只字片纸可以说得清楚的!
003 镜头反复叠加
他在歌妓舞女中吟诗诵词,希望能看到她婀娜的身姿。
她在窗前绣着一对鸳鸯,希望能看到他归来的身影。
他去了更远的一个小镇。
她嫁了一个做生意的人。
他喝醉酒踉跄地往住处走。
她干活累得晕倒在地。
他赚了一笔小钱。
她跪在一座墓前。
…………
004 外景
小巷深处 白天
他终于回来了,开始疯狂找她。“她还住在这儿吗?”他问她当年的邻居。
“哦,她呀,前两年好像嫁人走了。”
“什么?嫁人?她嫁人了?”他很惊讶,他以为她会等他一辈子呢。
“是呀——不过,听说,她丈夫死了……真是作孽呀!”
他一时说不出话,直到邻居打断他的思绪——“还有什么事吗?”
“哦,没了,没了。不,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他急切地问。
“听说在镇子上的小茶楼里做事……”
005 内景
茶楼 白天
几经周折,他来到了她所在的茶楼。一进门他就瞧见了她,她拿着抹布和杯子。她抬头瞟了一眼站在门口的他,又低头干自己手上的活——她好像认不出他了。
他越走越近,她又抬头瞟了他一眼,低头的刹那,她又迅速抬起头——她认出他来。他们找不到任何能开头的话,就这样木木地站着。
很久。他说:“你变化好大啊!”她有些无力地笑笑,习惯性地捋了捋耳边的碎发。
他问:“你——还好吗?”
她尽量平静地说:“还好。”
他看了看她的手,说:“不弹琴了么?”
她无奈地笑了笑,说:“我这样,还怎么弹?算了吧,不再说这些吧……”他尴尬地点了点头。
006 外景
桥边 白天
她坐在桥边,望着桥下的绿水,一言不发。他望着憔悴的她渐渐皱起了眉头,说:“跟我成亲吧。”
她的瞳孔骤然收紧,倒吸一口气,说:“没有别的事,我,我就先回去了……”她起身,准备走,却被他抓住了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