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霖铃》变形记[1]

(2010-06-15 16:56:03)
标签:

名著欣赏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

《雨霖铃》变形记[1] 《雨霖铃》变形记[1]
哦,天哪!

    那天和学生一起学完了语文必修四,该换书了,可我却忘了强调。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多了一个心眼儿,心想这些小屁孩儿要是忘记带新书,我准备这些东西怎么讲啊,还是留一手比较稳妥。唉,我的这些个学生啊,个个都挺可爱的,就是学习不主动。
    第二天到课堂上一问,果然有一大半人忘了换书。我说:现在执行第二套方案——把必修四里柳永那首《雨霖铃》改编成舞台剧本或者电影脚本。实话说,我心里捏一把汗呢,剧本和电影那两篇课文我是以鉴赏课方式上的,没有过多介绍文体知识,这要是什么都弄不出来,不是白白浪费了一节课?
    有学生挠头,问:老师,可不可以和同学商量一下?我说当然可以,可以几个人自由组合成创作小组,给创作组取个名字,共同完成就行了;也不要受原作太大影响,可以自由发挥。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讨论异常激烈,有的在讨论词里的一些细节,有的在讨论两个送别人的关系,有的开始查找关于柳永的资料,有的在模仿古人喝酒、流泪、告别的动作,有的在琢磨应该如何组织背景、人物、音效,还有的在考虑镜头的组合方式……我也被他们带入那种情境中了,和他们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声音一定很大,课后听说教务处在查是谁在上课,连后面的办公楼都听到教室的喧哗,知道是我在上课才作罢。平时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们不肯讨论问题,有时在课堂上反复动员还是没有多少人发言,今天怎么会这样热烈呢?我想一定是我们平时设计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没能激起他们的兴趣——高中教师更关注知识、能力层面的东西,备课时也进行学情分析,但分析的往往是他们能不能接受,而不是喜不喜欢接受。
    课堂讨论进行到二十分钟时,我作了一次时间提醒。讨论声渐渐小了,几个文笔比较好的开始执笔创作,到下课还有一些学生喊时间不够,要求延长。
    作品收上来了,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还是让我惊讶。我跟他们说:你们不是有才,而是太有才了!我要挑一些比较成熟的作品发到网上,让一些写作高手来评价一下你们的成果。下面的一些文字就是他们的部分作品,我将陆续选发上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背景材料】
    柳永,字耆卿(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景祐(51岁)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学生作品1】
                           伽蓝雨(电影脚本)
                    作者:陈杭迪  张童  王照云  王猛猛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01   外景  长亭  白天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  是在等……
    她在长亭为他送别,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本有千言万语,在这一刻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没有让她等,他怕自己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他怕自己让她蹉跎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所以他不敢叫她等。
    外面行船的船夫又来催他上路了。
002   内景  房间里  夜晚
    他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忘记了曾放弃了很多本可以得到的东西,他只想起最珍贵的。他曾轻易扔下的,那些已经扔下的,成为永远的过去……很多次提笔想给她写封信诉说相思,揉烂了一堆纸也没写成几行字——这个北宋浪荡才子啊,往往才写下她的名字,眼泪就滚落下来。——如此沉重的相思,岂是只字片纸可以说得清楚的!
003   镜头反复叠加
    他在歌妓舞女中吟诗诵词,希望能看到她婀娜的身姿。
    她在窗前绣着一对鸳鸯,希望能看到他归来的身影。
    他去了更远的一个小镇。
    她嫁了一个做生意的人。
    他喝醉酒踉跄地往住处走。
    她干活累得晕倒在地。
    他赚了一笔小钱。
    她跪在一座墓前。
    …………
004   外景  小巷深处  白天
    他终于回来了,开始疯狂找她。“她还住在这儿吗?”他问她当年的邻居。
    “哦,她呀,前两年好像嫁人走了。”
    “什么?嫁人?她嫁人了?”他很惊讶,他以为她会等他一辈子呢。
    “是呀——不过,听说,她丈夫死了……真是作孽呀!”
    他一时说不出话,直到邻居打断他的思绪——“还有什么事吗?”
    “哦,没了,没了。不,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他急切地问。
    “听说在镇子上的小茶楼里做事……”
005   内景  茶楼  白天
    几经周折,他来到了她所在的茶楼。一进门他就瞧见了她,她拿着抹布和杯子。她抬头瞟了一眼站在门口的他,又低头干自己手上的活——她好像认不出他了。
    他越走越近,她又抬头瞟了他一眼,低头的刹那,她又迅速抬起头——她认出他来。他们找不到任何能开头的话,就这样木木地站着。
    很久。他说:“你变化好大啊!”她有些无力地笑笑,习惯性地捋了捋耳边的碎发。
    他问:“你——还好吗?”
    她尽量平静地说:“还好。”
    他看了看她的手,说:“不弹琴了么?”
    她无奈地笑了笑,说:“我这样,还怎么弹?算了吧,不再说这些吧……”他尴尬地点了点头。
006   外景  桥边  白天
    她坐在桥边,望着桥下的绿水,一言不发。他望着憔悴的她渐渐皱起了眉头,说:“跟我成亲吧。”
    她的瞳孔骤然收紧,倒吸一口气,说:“没有别的事,我,我就先回去了……”她起身,准备走,却被他抓住了胳膊。
    他有些愤怒地说:“为什么不等我!”她顿了顿,平静地说:“你从来就没让我等你,我又何必自作多情……”他抓住她的手渐渐松了,直到她甩开他的手。她头也不回地跑了。
007   外景  路上  白天
    她自始至终都没说出嫁人的真相,(切入008)她不敢让他娶一个嫁过一次人的女子,她想让他娶一个身世清白的人,她要让他对她彻底死心。“对,彻底死心!”她用力地踢了一下脚边的石头。
008   外景  雪夜
    那天,雪下得很大,街上冷清清地亮着几盏可怜巴巴的灯,偶尔有一两个人匆匆走过,也是搓着手,呵着白汽,迅速地消失在黑暗里。
    她哆哆嗦嗦在大雪中小跑着。他走了以后,她再也不弹琴给任何一个人听,她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她倒在大雪中的时候,杜林救了她。她便在杜林家住下来。一个月后,两人成亲。——这段婚姻,只有他的感情和她的感恩。
009   内景  房间  白天
    她穿上火红的嫁衣以后,才仿佛从隔世醒来。呡上一口丹红,推开一扇朱窗,窗外是干净清新的阳光,像极了当年她和他相遇的情景,满满的都是美好。而今日,这阳光却让她觉得分外刺眼,虽然暖暖的,却灼伤了她远眺的视线。她赶紧合上窗,生怕多看一眼便会动摇了让他死心的决心。喜娘笑盈盈地为她盖上了红盖头。
    侍从在门外轻声催促了。她便与脸上堆满笑、两眼空洞洞的喜娘走出门。
010   内景  茶楼  白天
    茶楼里满是欢快的乐声与祝福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除了掌柜的夫人和他。
    “一拜天地——”茶柜里的伙计二柱喊道。
    “二拜高堂——”
    “夫妻……”话到一半,突然一只茶碗摔碎在地上,清脆的声音像瓷片一样刺进每个人的耳朵。
    她寻声望去,竟会是他。
    二柱愣了一下,赶紧喊道:“岁岁平安,岁岁平安!——”
    “夫妻对拜!”
    一切尘埃落定。
011   内景  房间  白天
    “你个小贱人,让你弹个小曲儿,怎么了?你还有脾气了?”掌柜一巴掌扇在她脸颊上。她倔强地忍着泪水,说:“不敢。只是小妾久疏练习,不敢献丑。”“献丑?你还怕献丑?你都是嫁过两次的人了,你还怕献丑!呵呵……”随着一串冷笑,掌柜将一只花瓶向她扔过去。
    忽然楼下有人厉色喝道:“砸什么砸,东西不是钱买的啊!”掌柜讨好应道:“哦,不砸了,不砸了,夫人,她还不值一只花瓶呢。”回头恶狠狠地说:“回来收拾你!”
012   内景  房间  傍晚
    天空突然落下小雨的时候,她感到有一种东西在分崩离析,慢慢淡出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推开窗户,她伸手出去试图接几个雨滴。雨滴落入她手心时,她猛地收回了手。
    她还不知道,他死了,就在那座小桥边的柳树下。
    (画外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010.6.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草指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