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立即慢慢到校
哦,天哪!
“请你立即慢慢到校”,这是我给一名睡过头的学生下达的指令。作为语文老师,这是一句很荒唐的话,因为“立即”和“慢慢”是无法统一的,属于语法上所说的前后矛盾,就像我们讲语法时经常举的一个例子,“车子在山路上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可是我却实实在在地犯过这样一个语法错误。
当然,这是我翻译了原话以后的意思。事情是这样的,班上有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起居无人照管,经常需要打电话提醒,一旦遗忘他就会睡过头迟到。这不,今天事情一多,又忘了叫他。拨通电话,听到他迷迷瞪瞪的声音,我的火气按不住了,大声地说:“请你立即赶到学校!”说完又有些不放心,正是上班高峰期,街上人车如潮,万一孩子一着急出点事怎么办?于是又补了一句:“骑车小心,慢慢走。”说完自己就笑了,立即赶来,还要慢慢走,这是多么不近情理的要求啊!
然而这种“不情之请”却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课堂上,我们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们不认真学,将来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俗话说,勤能补拙,三更灯火五更鸡,十年寒窗苦……”说完,我们再理直气壮地发下去几张学案或者练习,还不忘叮咛一句“明天早上一定要交”。静下心来又觉得有些不忍,你两张我两张,几科老师凑起来,孩子一天就要面对十几张讲义,还要求他们做对、书写工整,让我们自己去做,能做好吗?看着孩子们强打精神坚持听课的样子,心里百般不忍,只好课后找来谈心:“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晚上早点休息,白天才能精力充沛;要注意营养,营养是学习的能源……”这些话不是白说嘛,心里装着沉重的学习任务,孩子吃饭的时候都心不在焉,哪里还有时间去琢磨吃什么、怎么吃?布置作业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些!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很多地方还采取了很强硬的措施,可是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吗?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的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省、市执行的力度很大,总算把晚上、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还给了师生。傍晚,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校园,周末老师满脸微笑和家人逛街、郊游,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馨。
然而,正如早春的风总夹杂着一些凉意,正当我们享受着“规范”的阳光时,却悄悄地吹来几缕凉凉的风:有的学校又开始补课了,有的学校动员学生住校上晚自习了……恐惧来自两个方面:害怕回到从前,担心自己不补课学生成绩不如人家。应试教育像一条长长的裹脚布,缠得太紧、太久,即使放开了,也还是一双变了形的小脚。学校要求严格执行“规范”,只好外松内紧,利用各种手段去抢占学生的课外时间。
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教师才能在做到教学行为松绑的同时,心理上也能够得到松绑呢?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教育异化”的怪圈真正去做一回教育呢?这不能把所有责任落在教师头上,也不能全部归咎于教育。学校不补课,家长打电话来:学校怎么抓得这么松,毕业班学生也放到大街上乱跑吗?学校补课了,家长电话又打过来:你们学校怎么又在补课!如果不停下,我就举报你们!只有尴尬属于老师,属于学校,属于教育。不错,教育承担着孩子的未来,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可是把所有责任都压在教育的头上,实在有点太沉重了,沉重到让教育者手足无措。
教育需要有一颗平静祥和的心态,才能培育出从容大度的人格,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都会使教育丢掉本质;教育需要理智的思维,才能培育出严谨创新的大脑,任何浮躁冲动的观念都会让教育行为迷失方向;教育需要科学的行为,才能培育出健全阳光的人才,任何盲动随性的行为都会把孩子推进深渊。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说:“我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经过数年来的对小斯宾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我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即使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啊”……浓厚的学术氛围、个性鲜明的教育行为、鲜活的课堂教学、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园地多么令人神往啊!
事情已经过去好久了,可是我依然为我曾经的语无伦次而感到惭愧。
2010.2.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