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

(2010-02-18 04:14:56)
标签:

教育策略

教育

分类: 教子有方

关注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子有方
哦,天哪!
七、关注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找老师辅导,这是最自然的想法。但是作为家长有没有想过,在没有合适的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对孩子进行一些辅导呢?因为很多家长不做教育,总以为知识是深奥的、知识的获得是严肃的,因而教孩子必须是专业人员才可靠。其实这是对大教育缺乏了解造成的。如果我们从整体上分析孩子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就会发现学校教育不过占其中的一部分,孩子大量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来自课堂之外,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学习对象不仅仅是书本和老师,家长就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对象之一,所以有人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就不能把孩子的学习固定在课堂里,教孩子学习也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
    当然,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方式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甚至教育的内容也不是学校那样专业性很强,但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单从学科知识学习这个角度讲,不论父母的文化水平如何,都可以给孩子进行辅导,关键是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因此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对一些知识和能力的习得过程就明白了,凡是能够被我们内化的东西,必是我们主观上觉得需要的。比如,我们在家里没有购车计划的时候,对车的款式、性能、价格、美感等等可能并不是很清楚;而一旦有了购车计划,很快就会掌握各种车型的有关知识。既然需要是知识建构的前提条件,我们家长就要想方设法去激活孩子对知识的需要,一旦孩子产生了这种需要,学习已经完成了一半。
    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对语言和文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指着书上的一些字念出来,看到路边的一些招牌、广告也能认出很多字。我就问他:你是从哪里学来这些字的?据他回忆,许多字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因为有人在读、有具体的情境,不光会念,还能学着用。对此我们认真地加以鼓励,后来孩子认字的意识就更强了,很多成人看的文章也能读个六七成。后来看英文带中文字幕的动画片,他又不时地蹦出一些不太标准的英语词句,问他愿不愿意去学英语,他非常高兴地报名了。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只要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兴趣,他就一定能够学好。而事实上,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正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单靠“未来”这两个字来维系学习热情,显得太过朦胧、虚幻,特别是对年龄尚小的孩子。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孩子喜欢受到赞赏的心理,不断地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保持对获取知识的热情。大致说来,家长可以操作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孩子能够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加以强化,让孩子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其实很多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主要不是知识没有意思,而是学了以后除了考试便找不到用武之地,知识与生活脱节严重。而家长正是弥补这一教育不足的最佳角色,可以在生活中设置很多情境,让孩子来展示所学的知识,比如电器的使用、洗涤用品的功效、生活用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等。
    其次,当孩子学习遇到障碍的时候,家长不能仅用一句“我也不懂”就把孩子打发掉,而要引导孩子对问题的性质加以分析,指导孩子查阅资料设法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要提醒孩子整理、记录,以备到学校向老师请教,请教的结果要加以过问。有时家长不能担心说外行话,要把自己的看法讲给孩子听,即便是完全错误的,也可以充当孩子批判的靶子,也能给孩子以探讨的信心。对孩子的学习,最不可取的态度是冷漠,其次是批评挖苦。如果面对一个问题家长都能饶有兴趣地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孩子怎么可能会不了了之呢?
    第三,当孩子学习没有问题,但成绩总是平平的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思维深度。众所周知,听懂一个内容和复述一个内容其思维含量相差是相当大的。很多家长在检查孩子一天学习内容的时候,喜欢笼统地问一句“有没有什么问题”,孩子往往回答没有问题,于是家长就放心了。其实不是真没问题,而是孩子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是没发现问题。如果家长能够静下来,让孩子把学过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复述一遍,孩子就会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组织,这对孩子形成清晰的记忆是非常有效的。
    第四,关注孩子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概括能力。当生活中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拿来考查孩子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能力,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在分析的时候思维混乱,语言含糊而缺乏条理,这反映出孩子思维不够清晰。其实介绍、评价一件事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越简洁越好,语言简明扼要说明孩子对问题把握得非常准确。学习尤其如此,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用了很多语言,说明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如果学生能把一节课的内容用几句话说清楚,说明他掌握了要害。只有掌握了知识的关键要素,在运用的时候才不会含糊和混乱。所以说,概括能力在学习上比分析能力更为重要,因为概括的层次越高,会运用的范围越广,运用的灵活性越强。
    上面说的只是关注孩子学习过程的一些途径,真正和孩子交往过程中,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这要因人而异。要强调的一点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再着急已经有些迟了;当孩子成绩不理想,而过多地责怪孩子则是不公平的,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当自己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把孩子简单地交给家教老师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辅导老师大多只看重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从孩子心理、情感、思维等决定孩子前途的要素方面去解决问题。
    孩子是我们的,不能全部指望别人来教育,这是很多家长应该反思的问题。
                                                             2010.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