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伤“仲永”

(2009-10-30 23:39:35)
标签:

生活百态

教育

分类: 生活絮语

也伤“仲永” 也伤“仲永”
哦,天哪!

    王安石的《伤仲永》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如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材受之天也,贤于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细观先生所伤,大致有三:一伤仲永天赐贤才而终泯然,二伤其父贪小便宜吃了大亏,三伤众人平庸而又不肯求学。王安石是位敦厚长者,看到一个天资优异的孩子就这么毁了难免惋惜;他还是位心系天下苍生的高官,看到天下人自甘平庸更是恨其不争、万般无奈。
    这样说不是没有依据的,且看一个传说。据说王安石执政期间十分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开口闭口总是以民生为题。一个官员听了颇不耐烦,便拿他开涮:宰相大人,听说八百里梁山泊多年为水所浸,土质肥沃,如果能决水为田,当能富一方百姓。王安石听了很感兴趣,当真拿到朝廷上去讨论,最后的难题是,决出来的水往哪里放?下朝后王安石很诚恳地去向那位官员求教,官员说:这好办啊,在梁山泊的边上另掘一个八百里大坑当可存之。王安石默思良久,始知为戏言,但因其所虑民生并不加怪。
    史料上也有这方面记载,王安石在地方官任上,治绩斐然,他不仅“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而且“贷谷与民,出息偿之,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可见他爱民之心一贯深重。
    然而先生仅伤这三点似乎还过于士大夫气,他应该追问一下为什么“父利其然”。为什么呢?看到有点小钱可赚就企图以此为利,固然有小人心态,可是如果他家财万贯,又何至于此?先生所讽刺的似乎只是仲永父亲的见钱眼开,却没有想到其家境可悯,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看来就算是一个关心民生的人,也逃脱不了阶级、地位等等的局限。想想那位父亲也着实不易,好不容易生出个有点奇才的孩子却没有能力培养,孩子要学习还得“借旁近与之”。既然可以换些小钱,怎么能不“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呢?说不准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呢,说不准老母正卧病在床等着抓药的钱呢,说不准……人穷志短,万般无奈之下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杀鸡取卵经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可以为他考虑一下,如果他想让仲永走求学之路,是不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笔墨纸砚、衣食住行,还要缴纳学费,这笔支出哪里找去。再退一步讲,就算这些在亲戚邻居的帮衬下都解决了,将来一定能考出个名堂来吗?万一失手,前面的投入打了水漂不说,孩子变成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的半残之人,后半生靠谁生活?如果孩子因考场不公而郁积于心,弄出点心理疾病,岂不是鸡飞蛋打?很多情况下,我们只知道指责别人的行为,却不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和心理,实在是有些主观武断,连“不为浮云遮望眼”的临川先生都未能免俗,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在古代,只要考出来,孬好还有个官做,不愁收不回成本,只不过是一个风险系数比较大的长线投资而已,如果在今天,可能读完书还是无事可做,最终弄得血本无归。
    悲剧在任何时代都在不停地上演,我们不能不看看造成悲剧的原因。根据悲剧的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命运悲剧,如“俄狄普斯”的故事,知道噩运在前所以要逃避,偏偏因为逃避而落入了悲剧的怪圈。二是性格悲剧,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因为虚荣而不断陷入悲剧之中。三是社会悲剧,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条条绳索困着她,尽管她百般挣扎,最后还是难逃噩运。我不知道仲永的悲剧属于哪一种,临川先生似乎是将其定位于性格悲剧的——父亲没有投资眼光,只顾蝇头小利。可是我总觉得这性格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磁场,把他们牢牢困住,不得不陷入令人感伤的命运之中。
    临川先生和我们之间相隔千年之遥,看同一个悲剧的角度、态度肯定不同;然而千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个仲永“泯然众人”,我们依然无计可施,这才是令人伤感的真正的悲剧。
                                                             2009.1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