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笼
哦,天哪!
动物园不只北京有。或许北京的动物园和别处不一样?带着这样的心理,当然主要是为了孩子,在一个酷热的下午,从同仁医院乘公交摇晃了一个小时,来到了北京动物园。
首先看到的是亚运熊猫和奥运熊猫。暗默默的熊猫馆里,阴暗潮湿,不知是不是有意模拟大熊猫生活的环境,几棵蔫塌塌的竹枝扔在铁笼里,定睛看去,两只大熊猫下躲在竹枝下慢腾腾地咬着竹叶。——说真的,当时看得我直发愣,因为无法将眼前的熊猫与亚运会、奥运会联系起来,几只熊猫脏兮兮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让人不忍心细看。奥运会上熊猫的形象是何等可爱,眼前的熊猫怎么成了个邋遢鬼呢?不得不佩服艺术家们的神笔,竟然能从如此卑琐的动物身上提炼出那么优雅的元素,让全世界人都爱上这种黑白分明的动物。是开过了奥运会人们便忘记了熊猫,还是它们一贯这样?——它们竟然还在吃着那样枯涩的竹叶,如果不是失落得太久,那一定是无奈至极了。看着文采飞扬的文字介绍,我有点想流泪,眼前闪过近日看过的一个个场景:失宠的嫔妃,落魄的才子,获罪的大臣……世间有很多叱咤风云、光彩照人的人不得不寄身陋室或囚笼,其中的心酸与无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得血泪横流,我不说也罢。
接着看的是珍禽馆。美丽的孔雀、锦鸡、鹈鹕、角雉、鸳鸯、黑鹳、啄木鸟……羽毛松弛、神情木然地蹩在树枝下或石头旁,而笼子外面的麻雀却在自由自在地啄食游人掉落在地上、草丛中的食物,几只乌鸦发着很难听的声音在一片高大的树梢上飞来飞去,不知道它们笼里笼外偶尔相视的眼神会有什么样的含义。我一直在想: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被关进笼子呢?珍稀、美丽、吉祥对它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关一笼子麻雀或者乌鸦,人们看了会作何评价?笼子里的美禽大约是不担心饿肚子的,面对游人引诱的食物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嫉妒麻雀蹦来蹦去、乌鸦大声鸣叫,日子久了,可能对蓝天也失去兴致,把山林早已遗忘了吧?还是忘了好,要不有什么理由让生命这样延续下去呢!
后来还看了一些什么馆,狼也在,鼠也在,鹿也在,猴也在,一样是懒惰的身躯,一样是失去光泽的眼睛……不说也罢!大象馆没去,我担心它们巨大的身躯和麻木的神情反差太大,让孩子对它们感到无可畏惧,让我对它们连栅栏也不肯走近感到失望。——或许,我还担心那一双双混浊的眼睛后面隐藏着什么——但愿如此!
据说狮虎山很值得一看,于是直奔那儿去了。是一座不算小的山头,山坡上挖掘出很大的深坑,四周围着结实的铁栏杆。山上长满了杂树,坑里长满了杂草,很些野味儿。可是转了一圈也没看到狮子和老虎的影子,连它们活动的痕迹也没有。有的只是绑在铁栏杆上的说明木牌和丢在坑里的矿泉水瓶。从门口走到这里蛮远的,所有的游客都在围着山坡转,希望能一睹山中大王的风采,可是一无所获,于是互相打听:那边有吗?没有,——你们那边呢?也没有。大家都不再转了,怏怏地转身离去。我们走到不远处的湖边,正在观看几只乌鸦站在高大的柳树顶上欣赏自己倒映在湖水里的影子,几只天鹅天真地踱着步跟在游人后面要吃的,忽然一声闷闷的声音传来,“呜——呜呜!”先以为是园外的汽车轰鸣,细听才知道,竟是躲在山洞里狮或虎的吼叫。接着一片“呜呜”的吼叫接连响起,让人觉得脚下的地都有一些震动。心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不是恐惧,而是敬意——狮虎被囚禁便和猫狗无异了,那好,我们拒绝参观,只用威风凛凛的吼声告诉游人:我们在!如果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炎热,我觉得它们到底与其它禽兽不同。虽然未见踪影,我以为倒是看到了真正的狮子和老虎。
往园外走的时候经过一片狐笼,笼子里几只瘦小的狐狸歪着脑袋在向外看,看得津津有味,似乎外面观看它们的人很有意思。我也停下脚步看它们,心里想:莫非你们隔着笼子看我们,和我们隔着笼子看你们是一样的?
因为类属不同,我无法与笼子里的小狐狸们交流彼此观看的心得,不知是否它们觉得人类其实也和它们一样,也在一只大笼子里。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北京的动物园和各地的动物园是一样的,动物的种类可能有多寡之别,而设置的意图和内涵并没有什么区别。
2009.8.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