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印象[7]

(2009-08-22 00:25:15)
标签:

感悟生活

旅游

分类: 生活絮语

北京印象[7] 大妈和阿姨

哦,天哪!

    在北京街头,先后看到好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骑着自行车潇洒而过。老人家骑骑车子,活动活动筋骨,和北京人傍晚最喜欢溜弯儿一样,是件好事儿,没什么值得惊奇的。值得惊奇的是,几位大妈头发都扎成马尾巴——你想想看,花白的头发扎成八十年代小鹿纯子的头型,给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我想这几位大妈三十年前肯定风华正茂,一头青丝便随着《排球女将》而挽成了时髦的发型。这一挽,就是近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多少人的发型弯了直、直了弯,长了短、短了长,可她们始终不变,直至现在青丝变成白发。是她们依然生活在那个热情似火的年龄,还是她们一直在追忆那个年代?我说不好,真的说不好。
    但我想,如果她们生活在上海,是绝对不会依然留着这样的发型,肯定会把自己收拾成一个整洁、端庄、安祥的老太太,保养得面色红润,满头白发剪至耳畔,打着小花伞,臂弯里挂着个精巧的手袋,很有风度地在大街上缓缓地走着。我也说不准这两种老人哪一种更显年轻,不论是外形还是心理,都很难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北京的老太太我会叫她大妈,而上海的老太太我只能叫她阿姨。这就是两地的生活方式吧?不同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不同的形象和审美态度,也塑造了不同的心理和价值观念。
    作为一种社会性泛称,大妈和阿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更说不好。但是我能意识到她们确实有些差异,必须得这么叫,否则自己就会觉得不得劲儿。
    早就听说北京人不喜欢开好车,这次仔细观察了一下,“京”字头的好车还真不是很多。有个笑话:一个北京人买了一辆别克,下班没事儿上四环去溜车。一辆大奔旋风一样从后面超过来,两车相并那一瞬间,大奔里的人用满口上海腔问:哥们儿,开过大奔吗?北京人不理他,什么了不起,不就一破车嘛,显摆什么呀!走了没多久,那辆大奔又从后面超上来,车里人还问:哥们儿,开过大奔吗?北京人不理他,猛轰油门儿,可是没办法,大奔轻轻松松地超过去了。北京人那个气呀!过了没多久,那辆大奔第三次从后面超上来,车里人猛喊:哥们儿,知道大奔刹车在哪儿吗?我停不住车了耶!北京人心里倏地一下高兴了,哈哈,你只知道车好,原来不会开呀!他热情地把油门儿轰到底,连说连比划地帮助上海人停车。至于上海人是不是听懂了他那满口儿化音,能不能把车停下来,故事里没说,不得而知。
    虽是个笑话,却能看出北京人的心态——一切只根据需要,决不因为虚荣而弄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所以不管谁来和我比,毫无愧色,价值观不同嘛!说到这里我想稍微扯开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不是为而自己活的,不论是摆谱还是攀比,其实都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推广一点说,只要自我评价、自我感觉还不错,连追求过量的财富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糟蹋。中国人总是觉得老外活得很洒脱,什么原因?人家舍得花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我们几乎都是在为生计奔波,怎么可能不产生厌烦呢?
    大妈总是忙忙碌碌的,她的生活需求能有多少?她以奉献自己为乐,不太关心自己的生活状态。而阿姨则不同,她要把自己收拾得好好的,不论年龄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乐趣。所以,我对大妈是敬重的,但是看着眼前风度不凡的阿姨,我们不应该羡慕吗?谁都知道要为后代负责,北京人以实用为主的消费观念里是不是有为子女节约的成分,也还值得讨论呢。
    北京和上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但北京有一圈又一圈的城墙,而上海有一座又一座的码头;北京的中央电视塔绰号“大裤衩”,而上海的电视塔叫“东方明珠”;北京人允许游客乱丢垃圾,等游人走了他们会不惜力气地把垃圾打扫干净,到上海你丢个烟头试试!……不知道是不同的观念成就了不同的城市,还是不同的城市造就了不同的观念,反正在北京我觉得生活得很舒展,心里却又赞成上海的严谨——毕竟,北京有很多宽容的大妈,而上海却到处都是挑剔的阿姨。
                                                             2009.8.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印象[6]
后一篇:北京印象[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