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梦的边上
哦,天哪!
九
一路写过来,透视了自己很在意的几个梦:成长、生活、友谊、事业、亲情、理想、爱情、爱好——人生大抵如此吧?既然是梦,也没有什么顺序,就让它们像梦一样自然地在那里呆着吧。但是我的舌头下面还压着一个梦,而且是每个人都站在它边上的,可是我实在不想说它,毕竟那是一件伤感的事情。——没错,一个黑色的梦,死亡。
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活着就是为了受罪,人活着真没意思!那怎么才有意思呢?死着吗?如果死亡是那么美好,何必又要感叹活着没有意思!可是凡是这样说的人都还活着,而且正在感受着人生的意思。可能有人会说有这样感慨的人生活态度消极,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只要对人生还有态度,不管是热爱、喜悦,还是抱怨、厌恶,生活态度都是积极的,因为我们还在意着生活,还在体验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且抱怨者的体验比不抱怨者还要深。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活着的人,生活态度都不消极。
那为什么有人会感到活着没有意思呢?我以为,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经常被一些形而上的观念所左右,比如说人活着就要对社会有贡献、理想一定要远大、事业上一定要有成就、亲情一定是至上的、友情一定是纯洁的、爱情一定是甜蜜的,诸如此类吧。要知道,这些都是人生的最高标准,总是拿最高标准来衡量自己,不是自寻烦恼又是什么呢?翻开伟人和名人传记吧,你看到的肯定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生标本,他们的人生也不是每个方面都能达到极值,某些方面甚至很糟。所以我经常说,那些看似坚强的人不知承受了多少莫名其妙的挫折呢,那些看似豁达的人不知忍受了多少内心的煎熬呢,那些看似乐观的人不知经受了多少无可奈何的放弃呢……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他们都对活着持肯定态度,所以才能够想通,才活得有意思。其实人的一生只要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活得出色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应该给自己一个好的评价。学业不好但修养很好,事业无成但家庭和睦,爱情失意但友情长存,这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死亡究竟是个什么色彩,没有人能说得清,真正认识了死亡的人从来都不曾回来告诉过我们。我的父母认为死亡是白色的,他们是基督的信仰者,所以临终叮嘱我们一定要给他们穿上白色的袍子。我的一位长辈认为死亡像彩虹一样,因为他拉着妻子的手看着她一点一点走向死亡,最后有一条七彩的飘带向空中飞去。很多死亡前昏迷又醒来的老人说死亡和活着时候一样,不过见到的人和场景都是年轻时那样……不管死亡是个什么样,没有人喜欢它,否则我们失去亲友为何要哭泣?如果死亡真的那么可爱,人类怕是早就毁灭了。据说日本人对死亡有一种甜蜜的神往,恐怕也是一种无可奈何情况下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吧?这个民族不是还在吗?不是也会面对死亡痛哭流涕吗?所以逃出空洞的生活说教、逃出生活中的某些心理暗示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哥哥曾经受过心理暗示:男人不能做女人的事。因此他从来不下厨房,遇事嫂子必须听他的,大男子主义实足。后来我回去看他,见他笑眯眯地坐在灶前帮嫂子做饭,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孩子们都长大离家了,老两口总要说说话吧;后来发现给家人做出一餐好饭,很高兴呢!我不知道他是如何逃出当初的社会暗示的,但很为他高兴,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生活和乐趣。
死亡不可爱,但也并不像活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的人不拒绝死亡。死亡的可怕在于走向死亡的过程,比如说杀猪吧,猪的嚎叫是凄惨恐怖的,但是杀死以后不是白白嫩嫩的一堆肉吗?人的死亡不知比猪的待遇高级多少呢。因此有时我们不逃避死亡,比如为了让孩子活下来,母亲可以用自己的脊背顶着坍塌的楼板,比如为了让父母能够活下来,孩子可以毅然摘下自己的肾,比如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战士可以去挡住子弹甚至活活累死……远离死亡和尊重死亡都是对生命的热爱。
或许很多人要等到站在死亡的边上才想起生命的宝贵。其实活着的过程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我们时刻都站在死亡的边上,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父母和上苍赋予的生命呢?小沈阳说:人这一生其实可短暂了,有的时候一想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听上去有点夸张,但道理是不错的。那么,睁开眼睛的时候我们就好好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闭上眼睛的时候就好好地做个梦吧,别管这梦是什么,肯定都是自己忘不掉的那些人和事。
人生可叹的事不是“人生如梦”,而是连梦也没有,那种无知无觉的麻木,不如活着的,也不如死掉的。生命和做梦一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速之客,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吧,家常便饭,别嫌孬就好。
2009.4.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