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沙到金块

(2009-02-28 23:51:56)
标签:

感悟生活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金沙到金块 金沙到金块
哦,天哪!

    不少文学作品写淘金者的故事,可是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金子是什么时候这样引起人们重视的,甚至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如此看重金子。我不是个拜金主义者,也不是个仇金主义者,写这个话题只是想搞清楚金子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如果说我对金子一无所知,那显然不够坦诚。我知道,它是个好东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它本身究竟有什么价值,却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可以作一个假设: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把金子当成某种标志,那它和石头、泥土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你拿一块泥土去和人家换一个面包或者一条短裤,人家会理你吗?不骂你是疯子就已经很客气了。所以说,金子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换来面包和短裤,不要金子也没什么要紧,是吧?这种东西不是没有,它看不见却摸得着。如果有了这种东西,可能没有人还愿意在口袋里装着那又硬又冷的家伙,可惜这东西比金子还难弄到手,于是人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去弄金子。
    大家都知道,天然的金块是少而又少的,所以很少有人去做被金块绊倒而磕掉门牙的美梦。要想弄到金子,就必须跋山涉水去寻找,不避寒暑在沙子里苦苦淘弄,不是有句古诗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吗?可见在沙子变成金沙之前,总是有个信念牵着淘金者的鼻子走的。从正面意义上说,这个信念激发了人类从事劳动的热情,鼓起了人类面对困难的勇气,甚至还开发了人类某些方面的智慧。说到这里有点忍不住想笑,因为淘金的过程太像人类的爱情了。人们为了获得爱情,可以说是费尽苦心,花了很大力气结果只是一点点不愿示人的碎屑,经常还要空手而归。笑容还没有完全绽开,又有点心酸,因为这个过程更像人生。
    还是说金子吧。当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点金沙以后,金子的作用就开始发生变化了。把它藏到哪里好呢?占有、贪婪的本性一旦被激活,安宁便从此消失。有人说当你拥有九万块钱的时候,你的目标是凑足十万;当你拥有了十万块钱的时候,你的下一个目标肯定不是十一万。这说的是找到了金子的人,还有没找到金子的。他们一方面可能哀叹自己命运不济,同时很自然地会在心里设想:怎么才能让别人的金子溜进自己的口袋呢?苦恼、嫉妒和掠夺像雨后的霉菌,在不见阳光的地方恣意地繁殖,把坚硬的木材、洁白的馒头、漂亮的衣物涂抹得面目全非,直至腐烂。很多人把读书比作沙里淘金,说得还真是精辟。我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是说没有读书的时候人的心地大多单纯,有了点墨水总是不太安逸,这能怪谁呢,谁让我们总以为自己淘到了真金!
    呵呵,又跑题了,回来回来。拿金沙去换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感情总是不太方便,而且产生不了应有的豪气,所以人们喜欢把那些宝贵的碎屑熔铸成金块,这样往柜台上或者恋人面前一拍,才可以在脸上写满傲气,大声吼道“打酒来”,或者柔声软语“你——爱我吗”。可不是,金沙一旦变成了金块,它的作用就又发生了变化,把它捏在手里或者装在贴心的口袋里,再也没有当初淘金时的寒酸,再也想不到被金沙牵着满世界跑的狼狈,现在要让别人围着金块转。记得小时候家里没钱,经常拿些塑料皮、牙膏袋什么的去找货郎子换点心里渴望已久的东西,嘴馋了要偷偷捧点粮食去找卖油条卖豆腐的换。后来知道这很不体面,总不能拿这些东西当作彩礼送给心爱的人吧?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变卖,换成咔咔响的钞票,需要的时候捉几张一扔,什么都来了,那时似乎是不记得拖着酒瓶、废铁往收购站去的艰辛的。
    很多人喜欢把成了块块的金子做成各种形状挂在身体的某个部位的,可能会有些实用意义,但主要的意图不在这里,谁能说自己戴个金戒指是为了治疗关节痛?其中包含的意思不必明言。据说有人镶了两颗金牙,弄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因为那些撮唇的音发出来不灿烂。人生的虚妄大抵如此吧。
    从沙子到金沙,从金沙到金块,从金块到首饰,这个过程包含着人类无数的辛劳和越来越丰富的智慧,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追求却越来越低,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难怪有些人坚决不戴金首饰,说那东西好俗气。其实让人变得很俗气的不是金子,能够让人变得俗气的也不只是金子。
                                                              2009.2.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里的秋味
后一篇:两位病人[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