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兴趣落脚何处?

(2009-02-15 23:46:40)
标签:

感悟生活

教育

分类: 生活絮语

让兴趣落脚何处? 让兴趣落脚何处?
哦,天哪!

    每当学生填报志愿向我征求意见的时候,我都要问一句:请你告诉我,你的专业兴趣是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后,我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平时成绩和考试发挥的稳定性,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当我做完这一系列的工作以后,不光是学生,经常连家长都要说:老师,你的指导太专业了!起初听到这样的评价,说实话,心里是颇为得意的,不对高考进行充分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长期考查,这几句话是很难说得准确的。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学生抓了半天头,尴尬地笑笑说:老师,我也不知道我的兴趣是什么,你就看看什么专业好就业、将来有发展前景吧。这时我往往要摆出师长的面孔说:一个人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兴趣呢?如果我帮你确定的专业你不感兴趣,不是要一辈子不开心吗?当然,最终还是要给他们一些参考意见,但是这样的报考指导做完以后,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毕竟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
    随着时代的发展,考研成为家常便饭,我进行报考指导的思路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不再把学生的专业兴趣作为首要条件了。我经常让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大学毕业以后,你是准备就业,还是要继续读书?如果学生准备就业,则仍按照以前的办法提供参考意见;如果学生准备继续深造,则请他们考虑是不是先不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而多考虑学校的综合情况,能考上名牌就先考进去,将来的职业可以通过考研来作第二次调整。对此,学生和家长自然又有一番感慨:哎呀,让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思路就开阔多了!
    我也不能不承认,我对学生进行的报考指导是符合家长和学生的实际利益的,但是冷静地想一想,不能不说其中的功利思想相当浓重,而且未必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
    表面上看,我在进行报考指导的时候是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兴趣的,但是学生的兴趣究竟是什么呢?不得不说,现在孩子的兴趣绝大多数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跟随社会潮流的,比如哪个行业容易就业、哪个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哪个行业的社会地位较高等等——这些真的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吗?如果这一点不能肯定,我所谓的尊重孩子的专业兴趣就是一句空话,实际上还是从功利角度来考虑报考方向的,孩子真正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其实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报考,将来学生可能生活得很好,但未必能找到自己兴趣的落脚点。
    而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将来职业的方向是否合理,也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俗话说“干一行怨一行”,当今社会改行、跳槽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利益驱动、人际关系复杂肯定是主要原因,对专业失去兴趣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为什么当初自己和家人、老师精心选择的专业,到真正步入岗位的时候却兴趣索然了呢?毫无疑问,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社会评价的干扰起了主要的作用。报考的时候是在确定自己的理想,而就业的时候则是面对实际生活——一句话,社会的功利性毁灭了一个人的兴趣,从而让很多人变得茫然而放弃了理想,进而盲动扔掉了自己的专业。报考时费那么多心思确定的专业,只要一接触现实生活便立即土崩瓦解,不如当初就直接从功利主义角度来确定志愿。
    兴趣和职业大多不能吻合,甚至职业还会扼杀兴趣,不能不说这是功利性社会中人们的一大悲哀。有些国家,孩子从小的志向便是做个出色的面包师、优秀的牙医、令人尊敬的牧师……大凡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几乎都可以成为理想。我们呢?我们的教育是要争第一,将来要做科学家或者上流社会里的人物,这种等级观念、功利思想,让多少人在理想面前羞愧地低下了头,在现实面前抛弃了理想啊!于是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情趣,人也变得越来越俗气,兴趣在人的一生中究竟排行老几!
    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别写那些没用的东西了,写写论文吧,那可是名利双收的事情!想想也是,发表一篇论文单位还奖励好几百块钱呢,我天天耗时费力地写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有什么意义?然而最终还是舍不得丢下这样的文字——这大概就跟房子是用来遮风挡雨的,而我们除了留下进出的门以外,还非常喜欢那扇明亮的窗户一样吧。人生如果让功利全部占领,而让个人的兴趣无处落脚,这和一件衣服只考虑实用、耐用而不考虑美观、风格是一个道理。所以,人生的田园里不能到处都种庄稼,也还要留下一点空间种几株花草。
    不考虑现实生活的人生是缥缈的,只考虑实际需要的人生是无聊的。我想我们不如这样来安置:不要把兴趣当作职业,把职业作为生活的保障,用兴趣来美化生活。把兴趣与职业割裂开来已经是无奈的悲哀了,如果再让兴趣失去安根之所而枯萎,那才是人生的最大不幸。记得巴金先生说过一句话:人不能单靠吃米活着。
                                                              2009.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感与情感
后一篇:踩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