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文章与生活文章
哦,天哪!
提出这两个概念,主要起因是近期对写作的思考。先从高考作文说起吧。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先有文题后有文章的,近年不论命题人如何减少试题对考生的限制,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可改变的,即考生必须先根据文题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寻找素材,最后完成作文。我们把这种先有立意、主题等观念,后组织材料来表现主题的文章称为观念引导下的文章,简称观念文章。观念文章绝不仅仅限于高考考场,日常写作中也有这种情况,当我们头脑中出现一个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去思考用什么材料来表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观念文章。
写作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先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然后把这些现象、事件组织成文章,这种先有生活素材,后有主题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来自生活的文章,简称生活文章。一般来说,学生的观察日记、随笔等自由写作而成的文章是生活文章,我们平时对生活中某些问题发表看法的文章也是生活文章,大部分作家体验生活后而写的文章更是生活文章。
从写作动机来看,观念文章主要来源于文字的激发,考场作文是典型,平时在阅读过程中引发的写作冲动也是这种类型;而生活文章的写作动机则只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文章的意义来看,观念文章大多侧重于理性的思考或者思维清晰的描写与抒情,即便是激情澎湃的文章也依然可以看出文字背后的冷静;生活文章则更多感性成分,即便是冷静的思索,其指向依然是具体的生活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观念文章往往揭示事物运行的规律,而生活文章往往揭示事件中的感情因素、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看,观念文章大多引经据典,更注重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语言严谨;生活文章大多有感而发,注重对现象的描述,行文活泼自由,语言自然。
这些比较当然是表象的,问题的本质在于,不论是观念文章还是生活文章,都必须使文字增值,即对读者有真实的思想启发或者感情触动。从这一点上看,生活文章的优势应该说是明显的。这只要看看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就可以明白:许多网友的文章写得十分精彩,但细究起来却有很浓重的士大夫气息,高高在上地对底层人的生活表示同情,浓墨重彩地渲染或许并不存在的感情纠葛,甚至借古人之名来编织毫无根据的奇闻,凡此种种都是缺乏生活基础的文字,给人以虚浮之感;相反,很多网友不过是记录一些生活琐事,表达自己此时此地的情绪波动,却真实感人,让人仿佛看到了他的举止、感受到了他的心理,尽管这种文章不一定有多少深度,却不失为有意义的文章。
王呈伟在《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
多一些责任》一文中说:“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也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屈从的态势正在蔓延。在商品社会的物欲享受中,人们像是急了,急着出书,急着出名,急着抓钱,急着要那些很现实的东西,急着把那些能装扮自己的光环都罩在自己头上。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某些文化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创作粗鄙化的行列中,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智慧,在流行时尚中‘附会’思想,几乎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流向。写作正在失去基本的朴拙和大气,文学的星空划过了太多爱情的弧线和哭泣的泪痕,作家之‘心’越来越骄气,创作成果越来越小器。”这些言论不能不说反映了当前创作和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还要落实到作文教学上。既是观念文章,思路很清晰,因而总有一些固定的规律可循。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能得到一个好分数,我曾把考场作文梳理成一些模式,相当于数理化里的公式,让学生来套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极致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文章类型的框架、开头的方式、过渡的方式、结尾的方式……学生用起来很方便,得分也有较明显的提高,但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角度、从写作能力提高的角度分析,我感到十分心虚——这样的文章和“八股文”有什么分别呢!所以,每届高三的最后一次作文课,我都要说这么几句话:老师给你们介绍的这些思路、方法、语言形式,在高考时一定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但走出考场以后,要立即把它们扔进垃圾箱里,以免影响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我基本不主张学生去读那些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选之类的文章,因为那些大都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本身就是膨化过的东西,学生再去拿来水泡,有多少营养不说,有多少干货都值得怀疑,倒不如花点力气去读一些来自生活的作品,至少可以找到一些可靠的写作素材和剖析生活的方法。
近两三年,从高考阅卷现场发回的信息,越来越希望考生能写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作文,这是对以往考场作文的反思与批判,是符合写作的基本准则的;然而每年选出来的高分作文依然有很多是无病呻吟的观念作文,围绕某个现成的观点玩弄语言技巧或者堆砌历史事件。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让考生困惑,更让中学语文教师迷茫。私下和一些同行闲聊,觉得高考作文不如就用《我的母亲》、《家乡的小路》等朴实的生活题目让学生来写,或许能真正把学生的视线引导到现实生活中来,让老师的教学能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入手。
真正让学生写出生活文章,这确实需要时间,但作为写作教学的导向却不能拖得太久。
2008.11.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