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作文教学法

(2008-11-09 23:39:43)
标签:

教学随笔

教育

分类: 写作探路

案例作文教学法 案例作文教学法
哦,天哪!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过很多教学方法。最初采用的是“写作理论教学法”,即按照文章学的框架,给学生讲解什么文体应该怎么构思、怎么布局,学生听的时候似乎明白应该怎么写作文了,可是一到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眼高手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一现象,我改用“写作样板教学法”,即针对本次写作的训练要点,选择一些典型范文加以分析,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这种方法改变了写作理论教学形而上的空洞,却又陷入了简单模仿的泥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阅历不足,还经常出现画虎类犬现象。从实质上考察,一味从模仿入手的写作教学,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出发,我又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入手,总结出相对系统的“写作心理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从观察、记忆、联想、情感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生活的积累、思路的整理、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提炼,使学生认识了写作的思维本质,掌握了一些简便的成文思路;在此基础上,我又适当进行了美学基础的讲解,提高学生立意的深度,努力增加作文的文学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教学法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学生被动地接受启发和指导,参与讨论的机会比较少;在心理学、美学等理论讲解时,也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
    为了完善写作心理教学法,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我在吸收上述作文教学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更加实用的“案例法作文教学”,即将范文分析、理论提升、写作尝试和修改定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下面以我的一次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作文题: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散文。
    引导1:
    你准备如何构思这篇文章?(讨论,发言:我准备写几件母亲关心我的事例,然后提炼出主题。)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写作思路。但是母亲对孩子难道仅仅是关爱吗?你们有没有受到过母亲的批评?在母亲的批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2:
    如果一位母亲仅仅对自己的孩子关心或批评,那还是一个浅层的主题,题目用《母亲二三事》比较合适。你们是否观察过母亲对其他孩子甚至成年人、老年人的态度?
    真正的母爱应该是大爱,是一种“母性的爱”,所以大家的视野和思路应该再开阔些。请把这样的事例整理出来。
    引导3:
    如果只是写自己的母亲,文章题目用《我的母亲》似乎更准确些。你们是否接受过别人母亲的关照或者教导?请把这样的事例整理一下。
    如果文章既写自己的母亲,又写别人的母亲,标题应该如何调整?——《母亲》。
    引导4:
    很好,大家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了。你们知道动物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吗?(学生讨论)
    请说说你了解的有关动物的事例。(学生举出动物为孩子献身事例,有的学生举出动物训练孩子生活本领事例)
    大家思考一下: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母亲对孩子都有一种深厚的情感,这才能把题目定为《母爱》是不是?
    引导5:
    如果我们的联想没有这么开阔,只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应该如何把文章写充实?(学生讨论)
    我们可以把母爱分解成若干方面来表现,比如宽容、严格等等。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母亲。
    如果我们没想到分解母爱的内容,又该怎么办?(学生讨论)
    不错,我们可以让母亲在不同背景下表现母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我考试后、在我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等等,这是固定角度更换主体的背景来突出某一方面品质。
    引导6:
    上面我们思考的都是母亲的表现。那么母亲的这些优秀品质对你有什么影响呢?涉及到母爱的传递,主题是不是又加深了一层?
    引导7:
    思路走到这里,我们只完成了叙事内容。在叙事的设计上,我们还应该引进更多的写作元素,来提高文章的品位,比如有关母爱的诗文、和母亲活动时的场景……
    小结:
    上面大家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内容,其实就是展开联想的过程,形成的思路就是“联想流”;而在联想流动过程中,我们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主题也越来越有高度,这就是“人行→人心→人性”的“三人立意原则”。
    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用于文章结构、文章语言等各个角度的教学,而这些角度的选定又是文章学的范畴。
    由此可见,“案例作文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性思维,而不是由一般到具体的演绎性思维,因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它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老师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文章学知识和清晰的教学方向,甚至还要有一定的写作实践经验。
    本人几次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不揣鄙陋,整理出来以供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2008.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书[10]
后一篇:如果没有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