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看那些山哪

(2008-08-27 23:15:26)
标签:

心情物语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细看那些山哪 细看那些山哪
哦,天哪!

    自从我们这里出了个神猴儿以后,所有的山似乎都有点猴样,许多山头远远看去还真的就像形态各异的猴子。外地人看不出来,可是本地人用手一指,说你看那边,像不像一个猴头?那是脑门儿,那是鼻子,那是撅起的嘴巴。再看看,就到处都是猴子了。我曾认真观察过这些山的特点,发现总是东坡平缓、西坡陡峭,所以从西侧看过去就有些猴样。这不难理解,这里的山原本都是海岛,东侧迎潮,被常年冲刷,所以平缓;西侧背潮,潮水回落时带走泥沙,自然陡峭。我曾拿自己的发现请教过本地的老人,他们说我分析得很有道理。多少年来,我一直用这样的说法向外地朋友介绍我的家乡,解释这里的山。
    可是,今天我却发现这个说法有很多问题。
    怎么说呢,应该还是自己的生活态度问题吧,从南方回来就一直觉得很无奈,特别是新的工作确定以后,更是无聊,于是便怀念曾经的天地曾经的人,正如崔铉所说“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腾飞未有因”。唯一可以倾倒心情的,只有海。
    傍晚来到海边,避开喧闹的人群,去看我的小海。清凉的风从遥远的海面上吹过来,有些微微的海腥,天上的云有的白有的黑,大块大块地飘荡着,放眼望去海涛荡漾,随着云块的移动时明时暗。——心中暗自诧异:我是来让大海劝说的,谁知大海的心情竟和我一样。轻轻叹息,把目光转向不远处的山。入秋时间似乎并不长吧,天气还热着呢,可是山却已经失去了夏日的青翠,显出沉重的苍黛来。更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平时昂首东望的圆乎乎的猴头竟然不见了!目光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找过去,才发现从这个角度看,那座猴头山并不是一个山头,而是几个山头叠加起来的形状——山也会变呀!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我眼见多年的山也是如此不确定,让我相信什么才是实的?山是要细看的。
    苏轼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是诗的后两句太有哲理了吧,我们往往忘记前两句。其实前两句是实写,是诗人所见,后两句是虚写,是诗人所思,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如果诗人当时心情不同,后两句可能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许就是“要识庐山真面目,怎能不入此山中”也未可知,难道我们可以扔掉实的而只要虚的吗?现在想起前两句,才知道不仅看山只顾得一侧,读诗也只是各取所需罢了,更不要说面对生活。
    失去了原形的山也就失去了记忆中的顽皮与可爱,在傍晚忽明忽暗的光线渲染下,变得狰狞而丑陋,我只好让目光沿着登山人用脚踏出的细线一样曲折的小径一点一点地撤下来,穿过荒芜的田野,跨过高高低低的楼群,和远去的火车略作纠缠,最后依然洒向海面。
    天更暗了。从脚下向远方望去,亮度越来越小,天海相汇之处已经笼上了灰蒙蒙的暮色。几艘渔船正从那灰暗的海面上向尚且明亮的岸边驶来,几只海鸥一声不响地在巨轮的夹缝里飘来飘去。我真的该回去了。
                                                         2008.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灰色的S
后一篇:群山的褶皱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