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的老人
哦,天哪!
老人对自己的外表大概就到了孩提时期那种顺其自然的状态,大多是不太讲究的了,最多是在出门作客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换件新衣服。第一次知道老人也爱美,是父亲修剪自己的胡须。父亲一丝不苟地一根一根地把自己的短须修剪整齐,我那时还小,不知道胡子有什么必要弄得那么整齐,在边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父亲可能是被我盯得不好意思了,说:“老爱胡须少爱发,人不管多大都是爱漂亮的。”原来是这样,虽然身边的老人对美的感受并不因年老而衰减,可是因为环境、生存状态的限制,大多仍然生活得很随意。
在福建的时候,有一次带学生到崇武去采风,主要是去了解惠安女的生活。上午参观了那里的地理风貌,感受古城特有的海文化。吃过午饭,一行几十人沿着小巷往惠安女生活的小镇走。路上碰到了一些惠安女,都是老人了,却依然衣着光鲜,花头巾、海蓝短上衣,打满整齐褶子的宽大黑裤。莫非这些老人知道我们要来?同行中有了解惠安女的说:惠安女历来爱美的,过去她们生活很苦,要下海、下地,吃地瓜饭,可是生活的艰辛消磨不了她们爱美的天性,她们的衣服总是配色鲜艳、浆洗整洁,只要经济还允许,各种饰品从不马虎,特别是那两颗金牙。说真的,我当时就被震惊了,惠安女之所以闻名遐迩,主要是因为她们吃苦耐劳、身世凄凉啊,是什么支撑着她们千难万苦中内心那片美丽的世界?我想这一定是一个群体情结吧,要不怎么各地都有女性,偏偏她们创造了“惠安女”这个特别的称谓呢!
就在我为这群海的女儿感叹不已时,身边的朋友说话了:这不奇怪,我妈妈从小到老都很爱美呢。为证实自己的说法,他还从家里带来了老人家的相册。翻开第一页,你绝对不会相信照片上那个小女生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两支羊角辫的弧线特别有力度,身上还穿着某医学院的运动服,满脸灿烂的笑容仿佛正在迎接早晨的阳光。朋友介绍说:妈妈家庭成份不好,但是她不在乎这些,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所以被医学院录取了;要是在今天,清华北大她肯定能考上!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多少有才华的人因为家庭成份而埋没于荒草林间,为什么这位老人能够脱颖而出?我还没有想清楚,朋友又说:现在老人家依然爱美,街上什么时髦的东西她都知道,都要去买来用,衣服从来都是她那个年龄的人不敢穿的。果然,相册里的近照是一位时髦的老人,不仅仅是服饰新潮,更重要的是老人脸上的光彩依然照人,虽然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清秀,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挺拔,但是那一口洁白的牙齿、那挂在嘴角的一缕微笑,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没有被风霜吹落,让人不能不为老人的心态而赞叹。朋友还说:老人家退休以后自学了电脑,现在天天在家炒股玩,大家都在股市里栽跟头,她炒短线,每天三十五十、百把二百的,都有进帐。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衰老、什么叫不老了。
对照起来,自己刚到中年就觉得万事皆休,真是惭愧。这么多老人顶着满头风霜还要去欣赏生活中最后一抹夕阳,还要把美珍藏于多皱的心底,洒落在曲折的深巷,洋溢在红润已逝的唇边,我们的眼里怎么就早早地只剩下黑白两色,而且颓丧地看着生活一天天渍出苍老的暗黄?
忽然想起一对老夫妇的故事。两位老人在街上行走,一个妙龄女郎从他们身边经过,老头儿两眼放光一直目送过去,老太太笑盈盈地陪着他看。旁边的人说:看那老头儿,满头白发还这么好色;那傻老太太还陪着他看!恰好让老太太听到了,老人家冲那路人一笑:老年人的心里只有美,没有色;如果连美都不再欣赏,那他对这个世界也就没有留恋了。——你们看,他是拉着我的手在看那女孩儿,也许他看到的正是我年轻时的背影呢!
原来老人的心里也是如此五彩缤纷,那么年龄渐大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2008.8.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