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指导纲要[6]

标签:
写作教学教育 |
分类: 写作探路 |
哦,天哪!
一、授前活动
我的手里有一张纸片,上面七零八落地写着一些电话号码,有的号码上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圈了又圈。——这张纸片里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你设计一下这张纸片的背景,构思一下可能与这张纸片有关的故事。(构思5分钟,口头作文练习)
◆情境预设:①公安局从城乡结合部的一间出租屋里搜查出来的;②一个海外侨胞从自己过去的旧衣袋里掏出来的;③外地来北京打工的大学生在前房客的抽屉里发现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选出两例加以比较,分析其故事的生动性、主题的深刻性。上次课我们学习的是如何让文章中的叙事生动、感人,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生动的故事可能很吸引人,但未必感人;要想使作品感人,还必须有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我们这节课要研讨的主要内容。
二、抒情言志的方法
1、古典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试分析下列诗歌的抒情方式:
(1)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直抒胸臆)
(2)李白《秋思》:阳春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借景抒情)
(3)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寓情于事)
(4)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托物言志)
2、现代散文抒情言志的方法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
◆运用举例:试分析下列文章中的抒情言志方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远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整日惦记着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着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人们对待生命如何?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杞人忧天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建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避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侧重直抒胸臆)
大江南北
杏花春雨,江南是我的故乡。在北京住了三十余年了,依旧恋念着故乡,总说江南好。多次,刚过春节,北国冰封,人们还在溜冰的季节,我便收拾去江南写生的画具了。“太早了,南方也还冷着呢,等到四五月份春暖花开的时节去多好!”邻居们都这样劝我。我有我的所恋,我一味追求:柳梢初冒新芽,尚未吐叶,疏疏的枝条随风飘摇,远远看去,通体呈现着朦胧的半透明的冷灰色调。这时候,春水微绿,远山偏青,湿润的堤岸带生褐色,彼此间的色彩融洽和谐,都很谦虚,谁也不欺压谁。白墙黑瓦的江南人家就散落在这宁静和谐的水乡里,显得分外醒目。这里、那里,像镶嵌似的点缀了浓重鲜艳的彩点,赤、橙、黄、绿、青、蓝、紫,是田间的姑娘,是晾晒的衣裳。由于在整体银灰调环境中占面积极小,是色彩的浓缩点,那么鲜艳的色彩也不会刺眼,这是色彩效果的规律。待到垂柳浓荫的五月天,处处绿树成团,青草如茵,红花簇簇,又别是一番打扮,但不是我所迫求的对象了。我穿着厚棉衣离开北京,其实并不算太早,一夜醒来,窗外已具有青绿意味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我甚至有些着急了。我要赶在春风之前,仔细观察她是如何染绿了江南岸的。她用笔轻巧而隐蔽,三天、两天,甚至每天每天,江南岸的色调缓慢而迅速地递变,人们未及察觉,往往过了一个星期,才惊讶杨柳绿了!桃花开了!流光容易把人抛!我的青春早被流光抛去,只忙于捕捉那流光中瞬息流逝的早春天气了!
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到北方时,过了长江便渐渐进入漠漠平原,林木稀疏了,树叶也不很绿了,同那黄灰溜溜的土壤一样显得没有精神。啊!真单调。尤其沧州一带,极目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立即使我想起充军中的林冲,他那可怜的草料场又在哪里呢!村庄吗?太不起眼了,那泥墙泥顶或灰顶的房舍与土坡泥埂混成一片,虽各有起伏,远远看去也难分是坡是屋,因为房屋外墙几乎都不露门窗,像长年闭着眼睛在打瞌睡,看不清它们的面貌。数十年,生活在干燥、晴朗的北方已数十年。尘土、黄沙的袭击替代了拂面的春风;粗笨的大车在干涸的河床里颠来簸去;直线上下的峭壁寸草不生;大平原,一望无际到天涯不见一户人家。这些是单调吗?数十年的相熟相亲,不单调了,是单纯,是质朴,是大气磅礴的粗犷之美,何必执意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娟秀呢!确乎,我是一个南腔北调的人了,爱上了北国的统一基调银灰调,我竭力吸取这银灰色的调揉入江南水乡的画面中去,否则感到江南鲜明的色相易流于甜腻。
年年复年年,我奔驰在大江南北,眼看着江南江北都在不断地变,究竟哪边将更富饶,难说呢!我还记得早年夜间过江坐渡轮及换车的情形,曾使我畏惧南去,尤其是拖着笨重的画具。今天当我在卧铺车厢中听着列车轰轰隆隆过大江,感到分外轻松,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南下是回来,北上又是回去,我永远在母亲的怀抱之中,伟大的母亲!
(侧重借景抒情)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大好。
邮局人不多,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戴个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吧。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迹斑斑的,我不由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在柜台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块的文章说。
我很快地看完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 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人帮人是天经地义的,古人都说,投以桃李报以琼瑶。”
为了保险,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那边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却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块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小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真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使劲儿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是斤斤计较利益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于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很年少的时候就听过,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
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它就会悄悄发芽,绿意摇曳,让你的心田吹拂起温暖的春风……
(侧重寓情于事)
养壶
离开厦门之前,特别想带的一样东西就是茶具,倒不是说那里的茶具一定高档,而是觉得用那里的茶具泡出来的茶应该还带着那里的风土人情的味道吧。
从中山路到嘉禾路,和朋友逛了好多家茶叶店、茶具店,各种样式、各种价位的茶具看了很多,商家推荐的大多是紫砂茶具。我知道紫砂是好东西,但是它的产地是我们江苏的宜兴,不符合我的心境,只好歉意地摇摇头。
已经是晚上了,细雨把街上的霓虹灯飘得迷离而伤感。朋友盯着我看了半天,轻轻地说:舍不得走,是吗?那就留下吧。一句话点醒了我:我哪里是在买茶具,分明是在向我留恋的一切告别……再看最后一家吧,如果没有合适的,就不买了。我说。
富山购物中心对面一间不大的茶社里,主要经营的是茶叶,只在门口摆着一个小小的茶具柜。我站在柜台前看着一件件精巧的茶具。一个小姑娘走过来说:先生看茶具吗?这几件都是正宗的紫砂。我笑着摇摇头。小姑娘又说:我这儿有一把紫砂壶,是我正养着的,价格适中,如果先生喜欢就拿去吧——我已经养了三个月了,有点舍不得卖呢。茶壶要养的吗?我问。当然,一把生壶是没有灵性的,可是如果你用心去养它,它就成了你的寄托,泡出的茶就有了你的个性,再普通的茶具也就不普通了。
我不知道这话有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说得太好了。在这里生活了三年,被厦门“养”了三年,就算离开了,也一定会带着厦门的个性了吧?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别人看来也不过是一般平常的,可是对它的主人来说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应该就是“养”出来的吧。一个人的生命里有了一地、一人的经历,就必然打上此地此人的烙印,即使不是刻意去想,又怎么能不在某些时刻、某些细节上表现出来呢?告别的时候,朋友叮嘱说:不要走了就忘掉我们……我只是酸酸地笑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心里很想说:一只壶被养过,不管以后泡什么茶,都会带着第一次茶的味道,难道我还不如一只壶?
那天,到后来我是到外文图书馆买了一套茶具。三楼的那个小小角落里有个很特别的柜台,经营着笔墨纸砚和茶具,我想那些茶具上一定也浸渍着笔墨和书籍的香味吧。小姑娘拿过一只竹制的精巧茶盘,说买这个茶盘可以送六杯一壶。茶盘是要买的,可是那壶一定不会很好吧。我和朋友左挑右挑,终于选中了一只暗红色的小壶,外形像只小南瓜,薄薄的盖子上有一个小手形状的抓手,拉着系盖子的丝绳。小姑娘说:先生真有眼光,这把壶虽然不名贵,却是手工做的,满店只有这一把呢!朋友也笑了,说:以后你用它喝茶,就当我们又握手相见了。我决定好好养着它,第一次泡茶用的就是朋友送的武夷山大红袍,把洗茶的水浇在注满开水的壶上,茶水立即就浸了进去,岩茶的香气溢满了房间。
本来买这套茶具是准备送人的,可是养了一段时间就舍不得了,它的外面被我抚摩得泛着木质的光泽,里面被茶水浸渍得空壶溢香,泡出来的茶越来越透出温和的气息,我怎么能把它交给一个不了解它的人呢?家乡的朋友向我索茶具,我说:茶具无所谓好坏,我可是泡得一手好茶呢,哪天我请你喝茶吧。其实我泡的茶朋友们也未必能喝出什么不同,我不过是想找个机会告诉他们:壶是要养的,没有情感的壶用得再久也是生壶——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如此。
(侧重托物言志)
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侧重事理相融)
三、作文的快速构思
掌握抒情言志的主要方法,我们就可以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最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提高文章的内涵。
除此之外,了解抒情言志的基本手段,还可以提高我们写作时的构思速度——一个题目拿到以后,我们运用“联想流”的方法,迅速把想到的东西连缀成一条线索,确定文章的立意,但是如何把文章铺展开来呢?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行文的基本走向,也就是大致确定了这篇文章是写景为主、叙事为主还是咏物为主。我们可以用下图对构思的过程加以表示:
题意→(联想流)生活、书本材料→立意(三人说)→构思
◆构思训练:根据所给的题目,展开联想,确定主题,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
(1)《我忧我思》:提示——我忧什么?我思了什么?
(2)《没有你的日子里》:提示——你是谁?没有你的日子里我怎么样?
(3)《渺小》:提示——什么渺小?为什么说它(他)渺小?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四、写作练习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提示:请尝试使用今天学习的快速构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