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铅笔与钻石[1]

(2008-05-03 23:09:35)
标签:

生活百态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铅笔与钻石[1] 铅笔与钻石
茶余饭后:
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那燕儿一直记得自己的手提箱里有一根不足十厘米长的铅笔,那是邻居家张小冬十二岁那年随父母南迁的时候,送给她的。
    张小冬和她同龄,而且在一个班上学,两个人天天双进双出。虽然小冬比她还小一个多月,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事儿,总是站在她前面。有一次,坐在她后面的马凯把她的小辫子偷偷拴在了椅背上,老师提问时她被拽了一个趔趄,惹得全班同学大笑。老师批评了马凯,但下课后小冬还是找到马凯,二话不说就给了马凯一个冲天炮,把马凯的鼻子打出了血。马凯个头儿比小冬高大,一把抓住小冬的衣领,给了他几个嘴巴子,嘴里还骂骂咧咧的:那燕儿是你老婆啊?你凭什么他妈打我!小冬脸上肿起老高,但并不怯阵,紧紧攥着小拳头,一句话不说,直直地盯着马凯,直盯得这小子心里有点发毛,这才松了手。那燕儿知道小冬爸爸很厉害,只要小冬在外面惹事,不管怪不怪小冬,都有一顿老拳送给小冬。她要陪着小冬回家,要告诉小冬爸爸是怎么回事。
    两个孩子都知道两家的爸爸是哥们儿。当年小冬爸爸只身一人闯进山里来,是那燕儿爸爸收留了他,帮着他盖了房子,讨了老婆,这才有了张家一家人。

    至于那燕儿是不是小冬的老婆,那也不是无端之辞,两家父母当然早有此意。当时燕儿她妈妈没有奶水,而一个多月后出生的小冬喝不完妈妈的奶水,小冬妈妈就自然地让燕儿过来喝,而且总是让燕儿喝饱了才给小冬喝。燕儿妈妈看着一顺头躺在炕上的两个孩子说:将来就让这俩孩子成家吧,要不燕儿也报答不了她婶子的喂养之恩哪。小冬妈妈是个哑巴,听了燕儿妈妈的话就笑得眼里都是水,对燕儿比对小冬还精心。

    小冬妈妈是个苦人儿,跟随父亲逃荒逃到这里,几年以后爹死了,自己是个残疾人,婆家一直找不下,是燕儿妈妈说服小冬爸爸,她这才有了依靠。她心里想,要是能让这两个孩子结成夫妻,两家的感情就更亲了。但是后来两家大人都没有对孩子说这个想法,一呢是孩子小,将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准,二呢,张家毕竟不是本地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回南,让两个孩子悬在两处,那不是人为地给孩子添难嘛。
    小冬爸爸这次果然没有教训小冬,找来一根秫秸秆儿,去了外面的硬皮,沾着白酒给小冬清理伤口。小冬小脸被酒杀得痛,但他不叫,只是把眉毛使劲儿地往一起拧。终于弄完了,小冬一身轻松地冲燕儿笑笑,那意思是感谢燕儿送他回家,他才没挨爸爸骂,他早把为什么和人打架的事儿给忘了。但是那燕儿没忘,小冬和马凯对视的眼神印在了她的脑子里,多少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那燕儿还说:当时你的眼神儿老吓人了,跟头小公牛似的。
    两家大人的话没说错,果然到孩子十二岁那年,张家要回老家了。原来小冬爸爸是一家竹器厂的厂长,政治夺权的时候,一帮天天称兄道弟的年轻人挂了他的黑牌,还要捣毁工厂,他又气又恼才离开家乡。但是现在已经烽烟散去,厂里要恢复生产了,那帮人想方设法找到他的地址,来信让他回去主持工作。
    两家别离的场景就不必详细描述了,十几年的生死兄弟,那种不舍谁都能想象出来。关键是两个孩子。他们倒没像大人那样抱头痛哭,只是呆呆地站着。燕儿问:小冬,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小冬的大眼睛里立即像长潮的海湾,再有点风吹草动的,就要决堤了。他摇摇头,带着水腔说:不知道……燕儿到底大一点,安慰他说:别哭别哭,你们不回来,等几年我们去找你们。——可是,我们那时候都长大了,认不出来了咋办哪?你给我个东西吧,到时候我们就跟电影里地下党接头那样对暗号。
    小冬的手里捏着半截铅笔头,正在家里的大门上划字呢,歪歪扭扭地写着“张小冬的家”,于是顺手就把铅笔头给了燕儿,说:你拿着这个吧,上面还刻了我的名字呢。暗号是什么?燕儿想了一会儿说:《秘密图纸》上有个人说“有火吗?”另一个人说“谁火火火哩!”到时候我们就用这个吧,我说前一句,你说后一句。好不好?
    两家大人忙里忙外,可能谁也没注意两个孩子的存在,更不会知道他们还有个什么接头暗号。可是生活中的这个小小的细节,却在未来的日子里,引出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待续)    2008.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等亦苍生
后一篇:铅笔与钻石[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