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里城外[2]

(2007-10-07 00:21:20)
标签:

生活百态

分类: 生活絮语
城里城外[2] 城里城外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曾经在街头看到一位过马路的农村大爷,推着自行车过红绿灯,走得非常紧张,一辆右转的汽车开到他身边都没发现,汽车突然鸣笛,把大爷吓得腿软,差点儿摔倒。一群在等绿灯的城里人被逗得哈哈大笑。这个场面快过去二十年了,每次在街上看到不太懂得交通规则的人、特别是农村来的人,我都会想起它,而且隐隐地有些心疼。
    不知谁给的特权,农村人到城里遇到不懂的事情总是被嘲笑,而城里人到农村一无所知却能凭空生出一份自豪感来!土气,落后,乡下人,帽子可以随便抓来一顶给农村人戴上,本来精精明明的人,就被这些帽子砸得晕头转向,真的畏缩了,鲁笨了,土头土脑了,满身都是土味儿了。
    我无意于说城里人怎么不厚道,也不想给农村人找点什么面子,只想聊聊一个事实: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确有很大差别,但是如果用落后与先进来评判,恐怕有失公允。下面是理由。
    从出现的时间来看,不论哪个国家,都是先有乡村后有城镇,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从神话传说一路考证下来。显然当初农村是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它的出现应该说是先进的;而城市的出现则要晚得多,而且是从农村分裂出来的,是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仅仅因为今天城市的发达就妄自尊大,是不是有点数典忘宗的味道?单从名称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乡村,都没有城市那个“城”字上土味儿重,“村”不过是一个以树木这代表的植物比较茂盛的地方而已。当然,这是望文生义,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城是土造的,不对吗?
    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考察,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哪个国家不是先有农林牧渔,然后才有商贸工业?有人可能说,我们不谈历史,就说今天。就说今天,如果从更大范围来看,许多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得就很好,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不像中国农民这样艰难而单调,如果国外哪家有一个农场,那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为什么中国农民的生活总是那么苦呢?为什么现在中国农民没有把土地当成自己的产业呢?这显然与国家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不要说现在依然是农村养着城市,想想历史上哪一次重大自然的、人为的灾难最终不是落在农民头上?有一笔帐我们不能不算:是供养者落后,还是被供养者落后?是奉献者先进,还是索取者先进?
    还有一笔文化帐要算算。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必然迫使农民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文化生活怎么可能不单调、贫乏?一大家人供养出一个有文化的人,往往还要飞到城里去安家落户,农村留不住文化,因为农村不好生存;就算有些文化人留在了农村,又有多少文化是为发展农村而设计的呢?如此发展,便形成了一个文化走向的漩涡,终于把农村吸得积贫积弱。可以调查一下,有多少居住在城里的文化人来自农村,如果让这些人都回归农村,城乡的平均文化水平会有这么大差距吗?据说宋朝城市文化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把大量的中央经济带到了地方,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成正比,没有经济的繁荣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文化不繁荣又导致了经济增长缓慢,如此循环往复,农村的血液差不多就都输向了城市,这是先进与落后概括不了的内涵。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从本质上来为农民说几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廉价的同情那还是好的,嘲笑和歧视更是深入城里人的血液。我们喝着茶、端着酒来批评农村为什么那么落后,比当年的地主老财咒骂“穷鬼也想上天梯”还让人无法忍受,因为我们正是依靠农民打倒了剥削阶级才过上好日子的啊!好不容易盼到粮食、猪肉涨价了,可以适当平衡一点城乡投入与收益的比例关系了,真正的实惠还没有落到农民手里,我们就受不了了,喊啊叫啊,就没有人去研究一下涨价风潮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就算都落到了农民手里,我们的农药化肥油电和各种日用品没涨价吗?我们看到了工资和物价的关系,我们看不到劳动力和物价的关系。中国的农村大啊,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说了就不算了,就只有被嘲笑和指责的份儿了。
    什么时候中国的土地卖不卖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农民成了真正的地主,就没有人小瞧了;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萎缩到城里人感到生活物资恐慌,农村就有魅力了;什么时候农民可以大胆地说不,地位就可以提高了……然而这不过是一场梦,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永远是一块软泥,谁都可以拿来揉捏一番,而且越揉越有韧性。有首诗说:爷爷在土里埋着/父亲在土里劳作/孩子在土里玩耍——这就是中国的农民。
    也许,我的血液里也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所以才冒出了这一番泥土味儿。
                              (待续)     2007.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城里城外[1]
后一篇:城里城外[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