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钱与体温

(2007-06-24 19:30:36)
标签:

亲情友情

分类: 生活絮语
金钱与体温金钱与体温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这两天看到的文章里总是出现这样的画面:
    父亲干咳了一声:“还能哪来的?借呗。啥也没人命金贵呀!孩子,咱家情况你也知道,这钱你可要省着花呀!”我捧着带着父亲体温的3000元钱,含着泪点了点头:“爸,你放心吧。”(《父亲头上的草末儿》)
    还有一次,与兄弟学校联谊,我仍然穿着那双有补丁的解放鞋上台接受捐款。主持人报着我们的名字,按着家庭贫困程度和学习成绩优劣的顺序,我们鱼贯而上。人们在鼓掌。可我感觉自己像被押解的犯人,耳根发热,手足无措,眼里只是一片闪光灯。我的脚指头扭动着向后缩,像踩了蛇似的火辣辣地肉麻着。(《你见过贫困生吗》)
    有一次,为筹措爸爸的医疗费,小靓颖东借西借还差127元,一向在同学面前很要强的她,终于开口在三个同学那里凑了127元。缴完费用后,她坐在医院外的阶梯上,看着朗朗晴天,流泪了。(《张靓颖:不穿水晶鞋的公主》)
    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和照顾小趁趁,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又犯了。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花钱,为了借钱,洪战辉跑了周围几个村子,求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但跑了两天才借来40多元钱。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逼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洪战辉挥泪特别了难舍的校园。(《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
    ……
    一个个画面,可以找出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事件中的主人公都在为钱所困,忍受着温饱的苦痛或者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二是不论这钱是来自父母、来自儿女,还是来自社会,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间的真情——促使主人公拼搏奋斗的,不是那点微不足道的经济援助,而是背后的亲情、友情、人情。
    掩卷遐思,我把这个主题总结为“带着体温的金钱”。带着体温的金钱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大家熟知的董永,就是卖身葬父感动了织女;欧·亨利笔下的《麦琪的礼物》中,吉姆和德拉夫妇为了给爱人买到心爱的礼物,分别卖了金表、剪了美发……带着体温,带着深深的情感,困难也就变成了感动,在这世间行走还怕什么呢?
    我是个很倔的人。考上大学后,亲戚朋友们要来祝贺,我知道将会有一些馈赠,就对妈妈说:如果他们来,我就走。弄得妈妈哭笑不得,只好一个一个去推辞。走的时候是从姑姑家附近上车的。姑姑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高兴得扭着小脚,拖着肥胖的身体里里外外地张罗。我是她最小的侄子,而且父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临了姑姑拿出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笑眯眯地说:姑姑没什么好送你的,留着洗脸用。我接过来,临走的时候又悄悄地放在了姑姑的抽屉里。寒假回家和妈妈说起这件事儿,一向和蔼的妈妈却非常生气:你怎么这么不懂事!那是你姑姑啊,和你爸是一个妈啊,你让她心里多难受!
    姑姑八十大寿的时候,大家都说别磕头了,鞠躬吧。我在他们还没有讨论完的时候,就兀自地趴下来咚咚咚给姑姑磕了三个响头。吃饭的时候哥哥怪怪地看着我说:上班以后就是不一样啊,懂事了,还会磕头了,呵呵!他哪里知道,我这是在给姑姑赔罪呢。在外漂泊了几年,才深深体会到真情是多么宝贵。当年姑姑给我的那条毛巾上带着她的体温啊!
    农村有一个很近的亲戚,是我的晚辈,每次进城都要来家里坐坐。有一天突然打电话来,说来进货,身上的钱不够。当时我刚买过房子不久,经济也还萧条着呢,但还是把卡里的钱都取出来给了他。他感激得不得了,说过几天就来还,可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他完全可以直接向我要的,做长辈的怎么可能看着孩子为难呢!送给他至少还可以让他感受到长辈的疼爱,现在却弄得双方都不好走动。我没和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只在心里庆幸:多亏当时没把体温也给了他。
    类似的事情后来还发生过,我总是叮嘱一句:手头紧张就不要还了。他们都以为我很慷慨,其实我是在把那钱上沾着的体温收回来呢——我只给他们不带体温的钱,怕了那种说不清的感觉。
    有时到农村的亲戚家走走,他们总会责怪我:你们城里人就是冷淡,怎么不经常来看看我们?我只有干笑。钱用完了还可以去挣,可是体温丢光了到哪里去找?冷淡,也许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吧。
    也曾听到一些朋友谈起过这样的事情,本来相处得很好的同学、朋友、同事、老乡,因为经济上的往来,最后弄得十分尴尬,甚至反目成仇。我很纳闷,原本那些至真至纯的情感,那些曾经彼此温暖着的体温,为什么到了金钱面前就散失殆尽,彼此包裹得结结实实、包裹得改变了形象呢?
    真希望有一天大家都富足了,在彼此交往中能够把礼物用体温附上感情的色彩,这样的礼物才会像饿死人年代的一片红薯那样珍贵。
                                             2007.6.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