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自古红颜多薄命”。这里的“红颜”应该是指颇有几分姿容的女子,用当今的话说就是美女。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相貌好的人,要比长相平平甚至不大对得起观众的人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的机会多得多,女性受到他人同情和帮助的机会要比男性多得多。按理说,美貌的女子获得社会关注和帮助的机会应该是最多的,为什么反而“多薄命”呢?
抛开古代社会的诸多因素,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女们的自身原因,或许能给今天的美女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人们一提及美女的命运,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这无可非议,她们是古代出了名的美女,而且命运都不怎么样,因而可以作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典型例证。但是我想陈述的是一个事实是,从古至今更多的美女在民间,在史书记载之外,她们甚至比所谓的四大美人还要美,但是由于她们没有遇到惊天动地的事情,所以就没有进入人们的记忆。这些美丽的女子一生都过着和其他妇女一样平淡的日子,除了得到一些认识她们的人几句赞美以外,和相貌普通的女性没什么区别,她们也要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随着年龄渐长,湮没于凡人俗事之中,最后被人们淡忘。我不知道古人所说的“自古红颜多薄命”包不包括她们。如果不包括,那就无所谓“薄命”,因为她们就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当然要过平常的生活,她们属于那种没有自觉的美女,也就是并没有把美貌作为过上不平凡生活的砝码,她们甘于寂寞,不想或者没有条件去追求超越常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包括,“自古红颜多薄命”就是专指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美貌而过不平凡生活的女子,或者说她们因为美貌惊动了一些特权人物,从而被卷入了不平凡的生活,这种人的薄命就是必然的,因为美女是特权人物都艳羡的,而人的美貌是有期限的。当人们为此而展开争斗,她们的命运就必然以毁灭为终结;当她们的美貌渐失,又没有其它条件锁得住她所依附的人,命运也就必然走向平淡甚至悲惨。
其实,容貌美丽的女子并不是注定地位特殊,容貌和地位之间并非等同关系,因为社会地位决定于你能给社会带来什么。而试图通过美貌获得较高地位就必然要取悦于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这是争斗的前提;美貌的存在又是短暂的,所以当她所取悦的人不满足于她的美貌,她就必然丧失以此作为基础的地位,也就是所说的薄命了。
另外,美貌与幸福感也不成正比,相反,有时因为美貌而不甘心平淡,往往产生的是抑郁不平。产生不平的心态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卷入争夺,这是悲惨命运的开端;二是自己隐忍,一辈子觉得自己过得挺亏,苦闷的心情终生相伴。
在隐忍的美女中,有一部分智慧的人渐渐淡化了自己的优势,甘心过平凡的生活,随着年长色衰内心趋于平静,得到了安适之心,最终逃脱了苦难。这部分人的美丽是大家的,所以大家都会来呵护她,甚至当她年长色衰之时,人们依然会想起某人当年可是个出了名的大美人。这些关照和赞美可以使人产生自信,如果她能够借助这种自信提升自己的气质,最后形成内在的美,这种美貌就会由短暂转化为长久,得到的将是好运的眷顾。
由此可见,“自古红颜多薄命”说的只是那些依恃容貌而不甘于现有命运,并以此作为筹码向社会大肆索取的人,她们和社会之间的付出与获取是一个不平衡的关系,最后受到社会的遗弃或惩罚,就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了,前面说到的四大美人是走向上层的代表,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是居于下层的典型。
因此,只有那些自己心态平静却被无辜卷入噩运的人,才能称得上“红颜薄命”,其余的几类都是自己的心态使然,怨不得别人。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必要为那些自寻烦恼的美女们扼腕,她们自己也不该心生怨恨。古代是这样,今天更是这样,因为今天很少有人因为你是美女就公开地陷害你,而达到你不能自拔的境地。
因为自己有过人之处却遭受命运捉弄的人,又岂止是那些自命不凡的美女呢!
2007.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