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学生作文 |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小汽车如今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速度,无疑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个热点,但是,当人们纵情驰骋在公路上的时候,也不得不受到各个因素的制约。踩刹车,对一个驾驶者来讲,无疑是家常便饭。可人们往往没有想到,这么个细小动作,却往往威胁着自己的性命。正因为如此,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起刹车这个问题了。那到底怎么样刹车才更有效呢?
刹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车轮停转,车轮与地面发生滑动摩擦,即车轮被抱死;另外一种是车轮还在转动,刹车片与轮盘发生滑动摩擦,车轮不抱死.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在不考虑安全因素的情况下,当然是车轮抱死刹车比较快,那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刹车,就是在摩擦力f的作用下,使车子获得一个向后的加速度a,根据f=ma得当摩擦力越大的时候,加速度a也就越大,车子也就停得越快.而摩擦力f=?Fn,当压力Fn=mg即车子的重不改变时,摩擦力的大小就取决于动摩擦系数?.而实验证明,
轮胎抱死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反而变小了.由此我们知道,轮胎抱死后,汽车所受到的摩擦力反而减少了,汽车刹车后向前滑动的距离反而加长了.从另一个方面讲,
车轮抱死的时候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不抱死时为静摩擦。根据物理学常识,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当车轮不抱死时刹车距离较短.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同时,车轮抱死不仅仅使刹车距离加长,而且也有许多不安全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前轮比后轮先抱死,汽车将会失去转向能力。简单的说,如果是一块砖头在路面滑动,它是没有办法自己改变自己的滑动方向的。如果后轮比前轮先抱死,那么就会引起侧滑。所以抱死是非常危险的。
正因为如此,轮胎抱死已成为当今许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为了防止轮胎抱死带来的危害,人们发明了ABS。ABS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中文翻译成防抱死制动系统。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ABS技术首先应用于飞机上,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当ABS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感知到车轮抱死时,会降低制动压力让车轮保持转动,轮速加快后,ABS系统又会增压制动车轮,如此循环将车轮控制在介于抱死与非抱死的状态。驾驶员在实施制动、ABS起作用时会感觉到制动踏板连续地轻微“顶脚”。ABS系统具有以下三个主要优点:
1、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防止侧滑、甩尾。
2、制动时方向可操纵。
3、减少制动距离。
装备有ABS的车辆,由于制动时车轮不完全抱死,车轮不会失去附着力,从根本上避免了侧滑。经过大量的实验,并通过实验的数据证明了车轮获得最佳制动力是在介于抱死与非抱死的状态,而不是在完全抱死的状态。车辆在这种状态下可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和制动距离。在冰雪路面上,有经验的司机为了避免车辆失控,在制动时都会采取一连串“点刹”的方法。ABS系统模仿了这种功能并将其更加精确,改善了车辆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安全性。
虽然ABS系统改善了车辆的制动效果,但它并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一部分驾驶员认为ABS系统能够帮助车子在紧张情况下化险为夷的观点也很片面。以下是一组汽车刹车滑行数据,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问题。
|
滑行距离 |
40km/h |
60km/h |
80km/h |
|
|
路况 |
干燥 |
8m |
12m |
18m |
|
湿润 |
10m |
13m |
20m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