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妹妹出生姥姥避孕露头 |
分类: 高邮 |
妹妹出生时,我8周岁。就记得在一个下午,大约4点钟,西山墙上的窗户透进来的阳光洒在地板上,光线很亮,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大床上,白色的蚊帐中,母亲躺在床西头,有很多大人围在床前忙碌地张罗着,我钻到床边,看见床里侧有一个小包袱裹。
一旁有大人指着包袱裹告诉我说:“那是你妹妹”。又伸手将包袱裹捧到我的面前:“快让跃子抱抱”。
我赶紧兴奋地用双手小心地接过包袱裏,轻轻颠了颠。
有人问我,什么感觉?
我脱口说道:“像棉花一样”。
众人哄笑。
因为之前的事我一无所知,以为母亲是在医院里生的妹妹,后来根据两位姐姐的回忆才知道,因为时间紧急,母亲是在家喊姥姥来帮忙生产的。
姐姐们回忆说:
“当时妈妈在家里感觉要生了,但爸爸还没下班,一帮小孩都在堂屋天井里玩,下堂屋的爹爹知道了,赶紧将孩子们赶出大门说,二妈要生宝宝了,你们去外面玩哦。然后赶忙带上我们(大姐二姐)一起去请姥姥(接生婆)。”
“姥姥住在城南小学对过,我们去她家时她家人说她正在双人尽头一家接生呢,那时没电話,只好又向南赶路。等找到姥姥赶回来时,刚好露顶,大家都在喊,生了,生了,快!快!快!”
妹妹出生在66年,文__革发动的那一年,所以起名革。
从大姐算起,到最小的妹妹出生,头尾相差十四岁,自此,兄弟姐妹(3男3女)滴滴答答六个全部出齐。
成年以后,有一次我问母亲,五六十年代,既然经济那么困难,为什么家家还要生许多孩子(我大姨家6个孩子,大舅家7个孩子)?
母亲告诉我,是因为当年科学不普及,大家都不懂得避孕的原理和方法,其实也是不想多生的。
注:
“双人尽头”是高邮的最南端的一个街名。当时高邮城南北向主要街道是一条叫中山路(文革期间曾改为红旗路)的大街,中山路再往南,越走路越窄,快走到尽头时只剩半边街,一面临运河河堤,大街的宽度只够俩人并排了,所以这段路叫做“双人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