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1)谎言(0802)

(2018-11-02 19:32:24)
标签:

谎话

铅笔

访问

会见

缴费

分类: 童年

(111)谎言(0802)



 

       近来发现王子谎话不断,是可忍,孰不可忍。

昨天去学校接他,还未下课,我在教室附近的一个花台边等他。

苏永同学走过来,叫我:

“叔叔好!”

“你好!”

“我今天送了一支铅笔给王子的,他铅笔不够用了。”

“奥,谢谢你!”

一会儿王子出来了,我随口问:

“今天东西还掉没掉?”

“没。”

回到家打开他的文具盒一看,六支铅笔。

我问:“为什么多出一支?”

“捡到的”。回答得挺利索,也合情理(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太好对付了?已多次试过了? 百试不爽?),可今天却遇到问题了:

“不对吧,是捡到的吗?”

“是的呀!”

“希望你不要说谎,跟我老实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竟然这种小事也谎一把,简直令我吃惊,令我愤怒!

“你肯定说谎了,我全知道!”

不吱声了。

过了一会儿,他走到文具盒旁,悄悄拿出那支铅笔,在手上转来转去,仔细端详,心中纳闷,这铅笔上也没有什么记号呀,爸爸他怎么一口咬定我是说谎呢?

自己确实说谎了,也不敢硬下去,只得沉默。

这一沉默,更证实了我的判断。但他还是不明确坦白。我考虑到明天要考语文,不便去干扰大形势。文具盒中还有一只橡皮,上刻“李雪”,我问:

“为什么把李雪的橡皮也拿来啦?”

“借的。”

天知道是不是借的。

“借人家的东西要还,你自己有橡皮为什么还要借人家的,借东西不还会被人瞧不起的,以后老这样,就会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明天记住还人家。”

今天去学校接他,路上什么话也不讲,回到家却告诉妈妈他的眼镜被高超弄坏了一块玻璃,说是高超膀子一挥。

我立刻意识到他又在说谎了:1 刚才妈问他放学时跟谁在一起玩的,说跟李汉民,现在却冒出个高超;2 不敢跟我说,回来跟妈说,是内心有鬼;3 接他时他正迎着向我走来,脸上似有不快,以往我去接他时,他都在玩,今天相反。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定他说谎了,便大声告诫:

“你不跟我讲实话,谎话不断,天天都要说谎,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明天去问高超,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说谎了,我把你的皮给扒了,你考虑考虑,这几天究竟说了多少谎,今天晚上我给你最后的期限,讲出来什么事情都没有。”

他坐在浴盆里一声不吭,我大声问道:“你听见了没有?”

“听见了。”

后来,当我去洗澡时,妈在一旁开导询问他,他终于吐露真相,并在妈的鼓励下到我这儿来认错:眼镜是自己弄坏的,铅笔是金城(?)送他的,我原谅了他,教育了几句罢休,这事算过去了。

    但是,爸妈都有一个解不开的谜:为什么他要说谎,这些谎一点也不值得去扯呀,是何时开始扯谎的?进而渐渐的把它作为一门流利的技术随地开花,得心应手,这样的习惯可是不好,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吗?

    进浴盆时都忘了脱汗衫,因为当时我正点在他的要害上,心理压力最大时。

 

多年后重读,这个谜我是这样理解的:

其实,说谎现象是人的天性之一。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成人的说谎有多种原因和动机,我们常将那种带来不快情感的,对社会稳定,人际矛盾产生不利预期的“谎言”,才会真正的认为是“谎言”,并因此愤怒与不耻;而那种所谓带有善意的,有利于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缓和、和谐的“谎言”,我们却常常津津乐道,努力发扬,甚至称之为艺术,而发扬光大。

这两者外观相同,不同的是目的和效果。

也就是说,谎言的判断其实常常是依据其目的,背后的欲望的性质所决定的。

成人的这个能力其实经过早期千锤百炼,才能够自然流畅的把握,而孩子,在训练这个人类社会化的天性过程中,起初必然是拙劣的,难以把握的,自然也会是漏洞百出的,父母不理解这一点,就会认为是无厘头的,莫名其妙的了。

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进而思考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在长长的人生路的开端,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

日记摘要 (97.06)

080203

放学路上告诉我:张崟数学竞赛100分,陆辰、苏渝、朱睿康都比他考得好,得到名次了,他只考了92分。我引导,你的数学要抓紧了,光是历史语文好是不行的,考试时语文再好,也只有100分,数学是很重要的,你昨天放学,作业5:30 就做完了,要你把数学搞一搞就是不愿意,死抱着历史书看,这样时间浪费了多可惜,要主动自己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花半个小时,自觉学习。这本数学书就是二年级的,过了二年级再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二年级最后一次考试还有三个星期,你应该利用最后的这段时间把书读完,作业做完才好。

 回来后我又告诉妈妈:幸亏这次张崟得了满分,为集体争了荣誉,要不然他们班就一个100分也没有了(正面鼓励,而不是说,你看人家张崟多好,你怎么就不如他,你一定要赶上他。张崟书法在南京市里刚得了三等奖,这次又要得奖,好样的,因为原来倪老师曾说,这次就看王子能为班上争得荣誉了),言语中没有责怪,只有分析引导鼓励,也不问他哪题错了,扣了几分,关键是要引导他自觉树立责任心,渐渐让他懂事,让他自己面对未来,抱怨是无用的,其实他心中一定也在想这件事,而家长只要表现出理解就行了,这样孩子才会和你交心,共同讨论,对你有信任感。

      晚饭后,王子提出想看那本数学书了。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跟昨天大不相同,昨天讲半天就是不想看数学,今天的说服有成效了。

当做到一个天平的题目时,因为他的解答不是最好的,我提出让他再想一个更好的方法,他不愿意了,跟我理论开了,后来气得流泪,固执,发脾气,晚饭时答应好的要有度量,大将风度,此时度量变成一肚子气,放也放不掉,要他跟我们出去散会步也不去,大喊大叫什么都不从,我俩只好自己去散步,他趴在茶几上不吱声,我们出去后想,说不定等我们回来时,他已趴在那儿睡着了。

一会儿我们到家,王子气消了,要跟妈妈说句悄悄话,原来那道题他解好了,这正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因为此题第一小题我已提示,做对了,第二小题类似第一小题,但有提高,又深了一层,他若能解出,说明他的思维还是灵活的)。

    8:30要他洗洗准备睡觉,他数学作业做上瘾了:“我还想做”,多么可爱,妈妈又感动了。

    告诉他“访问”和“会见”不同处。

080208

    到梅花山,玩牌,踢球,捞小鱼,玩小兔,学骑车。

080209

    放学后,主动要求自己去缴借读费,罗老师夸奖:人家二年级的都自己缴了,你们(旁边一个五年级学生家长在代缴)都五年级了,应当让他自己来缴。

080216

    近来发现谎话不断,是可忍孰不可忍。

    昨天去学校接他,还未下课,我在教室附近的一个花台边等他,苏永走过来,叫叔叔好,你好,我今天送了一支铅笔给王子的,他铅笔不够用了。谢谢!

    王子出来了,我随口问:今天东西还掉没掉?没,回到家打开他的文具盒一看,一数,六支铅笔,我问为什么多出一支,捡到的,回答得挺利索,也合情理(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太好对付了? 已多次试过了? 百试不爽? 可今天却遇到问题了),不对吧,是捡到的吗?是的呀,希望你不要说谎,跟我老实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竟然这种小事也谎一把,简直令我吃惊,令我愤怒),你肯定说谎了,我全知道,不吱声了,过了一会儿,走到文具盒旁,悄悄拿出那支铅笔,转来转去,仔细端详,心中纳闷,这铅笔上也没有什么记号呀,爸爸他怎么一口咬定我是说谎呢?自己确实说谎了,也不敢硬下去,只得沉默,这一沉默,更证实了我的判断,但他还是不明确坦白,我考虑到明天要考语文,不便去干扰大形势,文具盒中还有一只橡皮,上刻“李雪”,我问,为什么把李雪的橡皮也拿来啦?借的,天知道是不是借的,借人家的东西要还,你自己有橡皮为什么还要借人家的,借东西不还会被人瞧不起的,以后老这样,就会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明天记住还人家。

    今天去学校接他,路上什么也不讲,回到家却告诉妈妈他的眼镜被高超弄坏了一块玻璃,说高超膀子一挥,我立刻意识到他可能又在说谎了:1 刚才妈问他放学时跟谁在一起玩的,说跟李汉民,现在却冒出个高超;2 不敢跟我说,回来跟妈说,是内心有鬼;3 接他时他正迎着向我走来,脸上似有不快,以往我去接他时,他都在玩,今天相反。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定他说谎了,便大声告诫,你不跟我讲实话,谎话不断,天天都要说谎,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明天去问高超,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说谎了,我把你的皮给扒了,你考虑考虑,这几天究竟说了多少谎,今天晚上我给你最后的期限,讲出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他坐在浴盆里一声不吭,我大声问道,你听见了没有,听见了,当我去洗澡时,妈在一旁开导询问他,他终于吐露真情,并在妈的鼓励下到我这儿来认错:眼镜是自己弄坏的,铅笔是金城(?)送他的,我原谅了他,教育了几句罢休,这事算过去了。

    但是,妈妈和我都有一个解不开的迷,为什么他要说谎,这些谎一点也不值得去扯呀,是何时开始扯谎的?进而渐渐的把它作为一门流利的技术随地开花,得心应手,这样的习惯可是不好,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吗?

    进浴盆时都忘了脱汗衫,当时我正在点他的要害上,心理压力最大时。

080217

    上午考数学,上学前突然要吐,昨天下雨受凉了,坚持考完,回来后躺倒,下午妈回来也躺倒,我也不太舒服,不知何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