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初识毛乌素(2007年11月8日)
“锦16井,钻井队刚来开路时,沿途已经算了赔偿费,
所以后来其他单位的车只要一进这条路,路过村庄,村民就要拦道收费,
一路都是横木挡道,
各家各户都用横木挡道,
有要100的,有要50的、80的,
甚至有小孩也能挡道,要5块、10块。。。
。。。。。。”
车窗外,木讷的土地在晨曦中睁开惺忪无神的睡眼,注视着我们的到来。
车窗内,华北局的刘工正颠簸着给我讲故事。
“锦16井”,就是我们这次要去测的井。它是一口旧井,钻井队早就撤离了。
刘工讲的大概还是去年前年钻井队在的时候的事。
听得我很惊奇。
我的脑中出现了一幅图像:
那架势,两三个小小身躯,吃力地拖着一根树棍,一步一步,挪到路中,丢下,然后,叉开腿,一手撑腰,一手伸出,对着迎面开过来的卡车喊道:5块!
。。。。。。
这里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沙化严重。
去井场干活去的路上:


地面普遍生长着这种草:

围起来的篱笆里是放的收获的玉米:

牛羊圈:

地貌:

大片的沙化现象:

由于我们这次测的井是一口旧井,井场上没有钻井队,所以我们的伙食没处着落。华北局的人帮助我们在老乡家带伙。老乡家到了:

傍晚,房东家的羊一只接一只的回圈了:

可爱的一对小姐妹:

这是一只好斗的公羊:

羊为什么善良?有人说,是因为人类在多年的驯养过程中,不断将好斗的都杀了,久而久之,剩下的都是听话的“小绵羊”了。但是仍然有好斗的基因:

和善的房东,姓张,47岁。家里还是挺富有的。
房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结婚后去了伊旗,开修理铺,二小子在伊旗读书,15岁,家中养了近百只羊。
房东跟我们侃,说他从早到晚,不干别的,就放羊。羊每只/千元,18元/斤。下雨下雪羊放在棚子里,冷了羊才长毛。还养鸡,鸡蛋1.2元/只,公鸡120元/只:

房东家属,在给我们做面食:

烧火:

开饭了:

这是房东老两口的房间:

这是大儿子的婚房:


我在想,去年钻井队的人有没有路过这家?
这家人也用横木拦路收钱了吗?
看样子很善良的一家人。。。
不过我又想,那些村民甚至孩子们拦路要钱,大概也不算什么恶事吧。。。
难得遇到“发财”的事,就像久旱的土地来雨了,家家都拿出大盆小盆、大桶小桶,喜气洋洋的接水了。
到井场去了。打井机在试机:


民爆品运输:

设备运输:

井场全貌。竖着的是修井机:


卸设备:

开工准备:

测试设备:



熬夜:


炮点上:

白天,炮点上:

下药:

这是我们的“武器”,看着像导弹。
从法国CGG公司引进的WR-MSR三分量数字检波器:



仪器下井,施工正式开始:


炮点上:

放炮连拍:



注:
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
现在被称为毛乌素沙漠的绝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经水草丰美。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展成现在这个规模的,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