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准噶尔之二:向着东方“飘飞”

(2009-11-02 16:15:47)
标签:

勘探

旅游

准噶尔

和布克塞尔

魔鬼城

新疆

石油

大雪

分类: 野外勘探(国内篇)

准噶尔之二:向着东方“飘飞”(2002年2月16 日)

 

           (10)准噶尔之二:向着东方“飘飞”

 

    赶到白碱滩时已是晚上十点。

    甲方连夜审查讨论了我们的项目进度计划后,便着手安排我们次日去井场的行程。

    甲方的冀经理指着地图上准噶尔盆地中英1井的井位坐标告诉我们,这地方的行政区划归属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准噶尔盆地从去年12月份起,一直陆陆续续地在下大雪,最近雪停了。现在盆地内荒无人烟,积雪有一米多深,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你们的仪器车是依维柯,不能单独进入盆地,途中一旦抛锚,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由一辆底盘高,动力强的车辆引路和护送,才能进入盆地。这样一旦陷入雪中,可以有车帮助拉出来。正好,英1井井场的给养车明天要进去,这是一辆大卡车,每周从井场出来拉一次食物,可以让他们带着你们走。

 

    次日上午,由卡车向导,仪器车跟上,尼桑殿后,三车鱼贯,向东进发。

    为了途中可以相互照应,我被安排在第一辆向导车上,随时与后面跟进的车辆用对讲机联络。

    经过了百口泉,白杨河,大峡谷,经过了乌尔禾,137团,魔鬼城,慢慢地进入了准噶尔盆地的腹地。

    我坐的是副驾驶的位置,耳边充斥着卡车的马达声。往车窗外看去,除了远方往前缓缓延伸着的淡淡的雪路,就只有四面望不到边的厚厚的积雪了。不管我们的车如何地努力奔跑,雪的前面永远还是雪,永远没有变化,永远没有尽头。

    我突然想,我究竟是在朝着什么地方飞奔?真是在奔向那个只知道一个虚幻名字的“英1井”吗?在一个所有人都在家过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人竟千万里地发疯似地钻到这雪地里来,到底是要去追寻什么奇特的东西呢?

    汽车在颠簸,在奔驰,像战马,也像流云。

    渐渐地,一种永恒的行进感大面积长时间地牢牢地占据了我的感官,使我的曾经困在囚笼式城市里多年的萎缩的神经得到了充分舒展。如果此时背后有个洞察一切的高人可以窥视到我的内心的话,他一定会感受到我可怜虫般的心灵此刻是如何在贪婪地品尝体验着这种流动的美感的。

    跳伞爱好者为何喜爱跳伞,为何一而再地要升到高空然后又纵身跳下?据说就是要反复享受那种令人陶醉的流动的美妙过程。我正是在经历着类似的感觉过程吗?我是在“掉”进一个“万丈深渊”?一个横向的、向着东方的无底“深渊”?

    当然,如果跳伞者没有身后的伞,这纵身一跳就只剩绝望了。同样,如果我一人亡命在此,缺少了生存必需的“保护伞”时,很快便会冻饿身亡,体验到的只能是恐怖感了。

    四野空旷的雪原像那天空中厚厚的白云,我们飘浮在上,就像那飞翔在云层之上的一字型的雁阵。

    只有三只雁也算雁阵?好像少了点。而大雁飞在云层之上又好像高了点吧,有这么厉害的大雁吗?原谅我,逻辑上有点问题…

    不过,我的确是在“飘飞”着,虽然我不能确定是我乘坐的卡车,我的感官感觉,还是我的心灵,在“飘飞”。

 

    中午,太阳出来了,雪的反光使人难以睁眼。路边突然闪过一个手中拿竿的牧人的身影。我在四周寻找,周围没有房屋,也没有羊群。再说,如果放羊,羊吃什么呢?这是我们今天在这条路上看到的唯一的一个人。奇怪,他怎么会一个人在这里?难道是我的幻觉吗?

    接下来的道路越走越窄,并开始慢慢有了起伏,进入了那种一道道的褶皱地带。不断上坡下坡,就像翻过一道道冰雪覆盖的小“山梁”。如果遇到相隔的两道“山梁”靠得较近,一个下坡刚完接着就是上坡时,就要十分小心了。

    此时我身边的司机会赶紧让我通知身后的车辆,让他们停下来,等我们的车先冲到对面的“山梁”上以后,第二辆再冲。因为如果在雪地里前后一起冲,有可能前一辆冲不上前面那道山梁,滑退下来就会撞到后面的车辆。

    单独冲,尼桑车没问题。但我们的依维柯可要小心了,它里面还堆放着一吨84呢。它最沉,也最“笨”。当依维柯遇到实在冲不上去的坡时,三辆车上的人就需要一起下车来推了。

    终于,下午四点多,我这个一直向着东方远远眺望的“头雁”的瞳孔里,映现出一个红点。司机告诉我,那是英1井井架顶上的红旗。

 

    注:

    和布克赛尔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个蒙古自治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1771年土尔扈恃人在首领渥巴锡及策伯克多尔古的率领下,历经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限阻,辗转回归祖国,完成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最后一次长途迁徙。200多年来,回归的蒙古人民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和布克赛尔县草原文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