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一篇博文[在鲁迅文学院的一场文学座谈]

(2009-01-04 20:27:15)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谈创作谈
[1月4日,我和徐坤\邱华栋在鲁迅文学院与学员对话,看到学院阿苏写了博文,先转贴.]
 
衣向东、徐坤、邱华栋与鲁院十期学员对话 (2009-01-04 19:15:15)

转贴一篇博文[在鲁迅文学院的一场文学座谈]

新年的第四天,鲁院邀请了作家衣向东、徐坤、邱华栋与鲁院十期学员对话。因为三位作家都曾经在此学习过,所以无形中大家之间就有了一种亲切感。

三位都是60后的作家,算得上是这些年文坛上的成功人士。衣向东先讲,小说的人物要放在适合于其生长的空间,当前有一些没有或把人物空间搞混乱的创作现象。他认为,读一本小说主要关注的应该是人物命运的走向。对于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他更感兴趣的是其民族的真性,文化的灿烂。

徐坤接着讲,作家要有职业生涯意识,虔诚于自己的事业。更多的时候,文学不是由欢乐构成的,而是由痛苦织就的。文学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是经典作品逐渐被发现的过程,文学必须要反映出世道人心。

邱华栋讲到了强势与弱势语言及目前普遍存在的弱势民族<国家>开始大量运用强势文化语言写作并取得成功的问题。在谈到作家要从自己的故乡出发的问题时,他提出,文化猎奇是短暂的,而人性的丰富多彩是永远的。我立即表示赞同。针对当前80后中存在的一些创作现象,他指出,好的作家不是附在媒体上的,他赞同对80后作个案分析。他不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学应该有各个民族共通的人性的东西。

对乌热尔图、扎西达娃、张承志和阿来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他们都赞不绝口。

因为王院长的点名,我在对话会上也作了简短的发言。

在下楼的时候,碰见衣向东在我住的门口张望,立即和他合影留念。原来我现在的302住房就是当初他住过的。真巧啊。我邀请他进去看一看,他说着“不用了不用了”离开了。

如果换成是我,一定会进去看看。毕竟,与青春有关的过去是值得珍藏的。

 转贴一篇博文[在鲁迅文学院的一场文学座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