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访谈 |
接受美国“汉新月刊社”记者枫雨轩的采访
(前言):今年参加“文心社”海外华语作家在北京的笔会,结识了漂亮而具有活力的枫雨轩女士,枫雨轩家在北京,多年前出国。后来她回美国后,把她的小说发给我看。小说写得很好,可惜就是一些技巧问题没解决,还有致命一点,就是语言的味道没了。这与他们离开母语氛围有关系。我坦诚地告诉了她,并且将一篇比较不错的小说,推荐给了国内一家刊物。好多日子前,枫雨轩女士就来信提出访谈之事,而且将她列出的采访提纲发给了我。因为一些杂事,直到今天才算完成。里面有些话,或许对我的朋友们也有帮助,故贴于此。
1.
衣:我最初想写东西,是因为自己的情感被别人的作品点燃了,觉得自己心里也有许多话要说出来。当然最初要说的话,大多与爱情有关。处于青春朦胧时期,对爱情的赞美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我最早看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激动地热泪横流,还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毛姆的《人生的枷锁》等等,我便开始自己的创作。后来,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家,大多都是部队出身,于是就渴望投身军中,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想。
在这里我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没当兵前,我曾经做了一个梦,自己手里拿着一本厚厚手稿,坐在一个长长的通道内,像乞讨一样,把手稿送给每一个过路的人,请求他们指点我的作品,可很长时间没人理睬我。后来有一个面孔模糊的女人跟我说,你跟我走吧。我于是站起来,拎着手稿跟随在这女人身后走了。后来,我当兵来到北京,从北京火车站长长的地下通道朝外走,我突然意识到这条通道,我似曾相识,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自己几年前的一个梦。
或许命中注定,我应该到北京。
2.
衣: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在部队大多数年份,是当新闻报道员和新闻干事,在基层连队采访过无数个普通士兵,而且我在基层连队呆了十几年,对基层官兵太熟悉了。这对我后来的写作影响很大。我写作之前,首先是喜欢一个人物,最初这人物就某一方面很有特点,在我脑子中经过多少天的酝酿,许多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自己听说的故事,都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然后,突然会有一天,某人的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就会一下子把我要写得这个人物激活了。有时候,会是看一本书中的某一句话,也能产生创作的冲动。所有这些前提,必须是我对某一方面有了很多思考之后,就等着有一双手,去拨动心中的那根弦。这根弦是什么?是情感的喷泻口。
我的写作选材,大多来自于一句温暖的话语。
3.
衣:我有些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否说作品发表和出版的经验?我觉得,作者最初的写作,一定要有生活,也就是要写自己最熟悉、或者最能让你冲动起来的生活。我注意到,一些没有经过文学训练的业余作者,他们往往第一部作品非常成功,原因是他们书中的主人公,多是作者本人,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打工者、商人、从事某类专业的人员。他们的作品可能不太讲究章法,但感情真挚,细节真实,能够打动人。当然,当写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依靠生活写作了,而要依靠经验写作。也就是说,要用作家的心灵,去感悟别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当过妓女乞丐,却照样可以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靠写自己生活经历的作家,大多走不太远。
但是,最初的写作,去写自己最精彩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最柔软的那部分情感世界,是一条捷径。
4.
衣:谈不上忠告。我接触了许多非常痴迷写作、并希望依靠写作成名的朋友,面对他们,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想提醒朋友们注意,如果你的写作仅仅是爱好,是一种业余生活,那很好,你可以为自己找到一块自留地,播撒你的情感。打个比如,就像城里人在花园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了黄瓜西红柿之类的东西,完全是陶冶情性,至于西红柿子长得如何,并不妨碍生活。这种写作,我称之为“民间写作”,其乐无穷。但如果是想靠这块自留地养家糊口,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有些朋友为了写作,放弃了很好的单位,甚至有些走火入魔,把生活搞得一团糟。要知道,写作不一定勤奋就能成功,千万不要盲目打拼。说到底,写作需要天分,需要勤奋,也需要机遇。
最初写作的朋友,很容易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作家的位置上,然后拉开架子写作。呵呵。我想,一开始最好就是写着玩,作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给自己寻找那么一块精神栖息地。当然,如果你有经济基础,不存在温饱问题,我看完全可以痴迷地写作。
5.
衣: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的确开了博客,但觉得网络文学只是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对纯文学是一种补充,但构不成威胁和冲击。说得直白点,大多数的网络文学很不成熟,有几个成功的网络作家,成功后很快脱离网络文学。
6.
衣:前面我已经说了,网络文学确实传播快速广泛。比如我在博客上发表一篇短文,一两天内能有几千读者点击。火爆的点击率上万。但是,就目前大陆大多数文学刊物,发行上万册就算不错了,有的刊物只有几千册,阅读范围很少。但是,这不能说明网络文学压倒了传统的纸媒文学传播。有些非常火爆的博客,我是不会去光顾的,因为我知道他们虽然火爆,但不会给我的阅读带来快感,也不会让我吸取有价值的养分。高点击率与高品位可不是成正比的。火爆的东西,大多有哗众取宠的炒作,有口水还有猎奇。所以,更多的人还是愿意抱着一本书,在阳光斑驳的树林中、在慵懒的午后阳台上,悠闲地品读。
7.
衣:海外华文写作没有形成气候,有一定的必然性。离开了母语氛围,很多人说中文、写中文都很困难了,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语言干巴,没有韵味。我所认识的严歌苓、张翎两位女士,小说写得不错,就我所知,严歌苓很多时候在国内生活,跟很多国内作家保持联系和交流,基本没有离开汉语的语言氛围。当年的张爱玲去了美国,再没回国,使用的语言基本是英文,所以我想并不是她不想写作了,而是失去了原有的感觉,跟政治没有关系。
我们不应该忘记: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8.
衣:当然最简单的交流,就是多读一些大陆当代作家的作品,然后经常跟大陆一些作家保持联系和交流,有条件的话,每年到大陆居住两个月最好。要知道这两个月,可以接触最鲜活的语言,尤其是亲情的交流,达到血脉相连。文学是写什么的?写情感的,这很重要。
9.
衣:这个问题我最好不回答。这应该让那些专门研究文学的人去回答。
10.能否和我们分析一些你后面的写作重点和写作计划?
衣:我今后的写作,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与我目前的生活状态有关。我觉得上帝对我非常公平,曾给与我痛苦,也给与我幸福,上帝总是在拿走你的一部分的同时,会反馈给你另一部分。该给我的都给了,我没有任何索取,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一天就是最大的快乐。我想去写自己思考很久的一些问题。具体说,我想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好好写两部长篇。中篇小说每年都要写三四部的。至于具体的写作计划,暂时没有,因为很多写作,常常是突然间的感悟和爆发,我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作品等待我去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