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周开国初年“周三监”的别样人生

(2023-12-14 12:33:31)
标签:

历史

情感

旅游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西周初年“周三监”的别样人生
                          李西岐
姓氏不但能使一个家族基因的有序传承,也是中国人谓之生命本体之源头,更是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古老哲学命题的不断追寻与解读。中国人将姓氏的流传有序看得非常重要,所谓“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实际上就是宣誓者对自己生命本色之炫耀。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上门女婿的地位不是太高,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渴望爱情而放弃了其原来的姓氏。西周开国初年“周三监”的别样人生

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生育嫡子十人,伯邑考、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和冉季载,其三子管叔鲜、五子蔡叔度和八子霍叔处被委以重任,成为西周开国“三监之一”,借以监督殷商末代之王纣王之子武庚及遗老遗少们盘踞的朝歌(今河南淇县、汤阴县一带)以及大量殷商移民之洛邑。姬氏兄弟三人驻守的势力范围如管城、蔡国及霍国,足以对殷商残余势力形成拱卫夹击之态势,以防止其贼心不死,犯上作乱。应该说,周武王姬发这一战略构想,对于巩固新生政权之周国而言,具有极其现实且深远的重大意义。
西周甫立,百废待兴,恰恰在这一严峻时刻,作为武王姬发猝然离世后接班人的成王姬诵来说,他才十三岁,刚刚赎身完毕,这即是对于任何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而言,都是不小的打击。况且,姬诵对世事的迷茫以及对父王离世之后的恐惧,焉能担负起统治新兴国家之重任呢?!
历史选择了周公成为西周政权的总规划师,由他来挑起这副千斤重担,当是最佳人选。在姬考早年遇害及姬发英年去世之后,在周文王嫡子与庶子中,若论人品及才能,惟有周公姬旦能担负起此重任。这不但是周国开国稳定之需要,更是朝野一致的看法。这档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却在此时悄然发酵矣。
《史记·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
排行老三的管叔鲜,原本就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为兴周灭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心胸狭窄,多疑猜忌,于是心里打起了鼓,他遂想,周公大权独揽,号令天下,是否还有篡位之心?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先来后到嘛,倘若论资排辈,摄政王这个职务怎么论也该是我呀,大麦没黄,小麦咋就上场了呢,凭什么由老四大权独揽啊?!
人一旦钻了牛角,心态扭曲,一般是不会自拔的。
问题是,管叔鲜的偏执猜忌之极端想法,偏偏有人符合并且愿意与其同流合污,这个人就是老五蔡叔度。蔡叔度亦是能征善战的开国元勋,长期的马上驰骋造成了其性格张扬,行事粗犷,心直口快,容易感情用事,尚缺乏政治家军事家应有的城府和原则。毋庸置疑的是,他排行在周公之后,按照“大麦小麦”之游戏规则,他想当摄政王的希望无异于痴心妄想。在对最高权力的渴望与追逐中,管叔鲜的多疑与愤懑像干柴遇到烈火熊熊燃烧了,在他的一再挑唆下,蔡叔度的心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心里不倭耶,且又憋屈得慌,于是不顾死活地参与到抢班夺权的斗争中来了。管叔鲜与蔡叔度强强联合,加之武庚的残余势力,似乎还是觉得把握性不大,于是,他们开始鼓惑并撺掇老八霍叔处来了。
生性腼腆的霍叔处聪明过人,是姬姓兄弟之中人缘最好的人之一,他才华出众,被周公委以“三监”重任,则能说明对其身份及才能之肯定。就像一枚金币的两面,霍叔处为人处世之性格亦有明显之缺陷,即随遇而安,慎重有余,无果断处事之应变能力。他在面对“兄弟阋于墙”的大是大非面前,敷衍应付,做了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他甚至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两头都不得罪,便可因此而明哲保身。西周开国初年“周三监”的别样人生

在大是大非面前,骑墙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关乎到新生政权的稳定与否。倘若任其胡闹,以武庚为首的殷商残余势力沉渣泛起,立马会卷土再来,姬氏一族前赴后继打下的江山必将毁于一旦。
在谣言四起、新生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作为铁腕政治家的摄政王周公,绝不会因此而心慈手软,他当然不会允许艰苦奋斗的胜利成果付之东流。周公亲帅周军东征,武力镇压三监叛乱成了不二的选择。这场兄弟相残的伦理结果泾渭分明,不自量力而造成的人心向背成了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的“滑铁卢”之役,周公三年平叛的结局是武庚管叔鲜生擒被杀,蔡叔度被流放,夹在中间受水的骑墙主义者霍叔处被降废。
毕竟是一奶娘亲养育的同胞兄弟,生离死别,周公自然于心不忍。在国法与亲情面前,他似乎别无选择。此后,周公考察蔡叔度之子蔡仲,字胡,念其勤奋好学,与人为善,遵守德训,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决定由他担任鲁国卿士,辅佐其子伯禽。因其政绩卓著,便将蔡仲续封蔡国,以奉祀蔡叔度。蔡仲在蔡国殚精竭虑,勤政爱民,深得国民喜爱。他死后,其子蔡伯荒继位。
周公觉察到霍叔处的处事性格使然,三年后方才恢复他的爵位与霍国封地。霍叔处性格软弱和遇事躲闪,被“鼓惑”是他人生的一大悲剧。好在他能从此事之中汲取教训,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励精图治,将管辖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民富国安,为其后裔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霍氏一族的繁荣昌盛留下了一笔丰硕的精神遗产。
不得不说的是,在关乎到国家命运之大是大非面前,蔡叔度与霍叔处因为自身修为不足之原因,成为西周开国初年的悲剧人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由猜忌引发的兄弟相残之内乱故事,留下了一段值得后世回味与借鉴的精神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厦门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