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自然博物馆——煤海之光序言

(2022-10-11 17:00:17)
标签:

历史

文化

煤炭

能源

分类: 原创散文
陕西自然博物馆——煤海之光序言
                李西岐

地球万物  神奇自然    燧人取火  肇始文渊
石涅石墨  石炭煤炭    光明使者  温暖人寰
三秦大地  文明肇端    渭北腰带  黑金裹缠
炎采峻暖  以为器玩(1) 黄帝采铜  铸鼎荆山(2)
半坡制陶  姜寨炉焰    女床之鸾  凤鸣岐山
西周捡煤  雕琢玉簪    晶莹剔透  黑润光鲜
礼仪天下 仁德无边    春秋绝技  煤精柱艳
战国开采  冶盔制箭    鼓橐装炭  干将作剑
十八兵器  由此开端    嬴筑长城  烧饭取暖
白骨撐摞  孟姜泪干    织布染衣  秦人炼矾
兵马俑绘  化料彩源    一扫六合  大统江山
汉承秦制  黩武重田    炼铜冶铁  丝织熬盐
西汉石墨  以供笔砚    煤精耳珰  妖娆美艳
魏晋风流  玉煤印田    刻墨于颡  捣炭青丸
晋隋灸肉  温酒换盏    盛唐饮馔  瑞炭无烟
白吟炭翁  游走长安    豪门酒肉  路冻躯干
两宋肤施  始用给爨    凿碑勒石  方志纪年
铜川黑金  糜石栌丹    耀州青瓷  巧若金范
金元煤窠  散见残片    明至崇祯  豳炭兴焉
清通煤运  通衢堤岸    听民自采 惟步维艰
石炭火塔  映照夜天    民国混战  煤荒蔓延
新中国立  旧貌换颜     开拓掘进 如日中天
改革开放 反正拨乱     工业革命  虽荣忧担
环境污染 刻不容缓     民之根本  生息攸关
保护自然 如箭在弦     煤田勘探  摸清资源
汇森煤业 功莫大焉     前途似锦  清水发电
风能核电 光明灿烂     天人合一  运用自然陕西自然博物馆——煤海之光序言



注:(1)炎采峻暖,以为器玩。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采峻暖之铜,以为器”。
      (2) 黄帝采铜,铸鼎荆山。史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3)女床之鸾,凤鸣岐山。《西山经》载,“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女床之山,系指陕西黄陵、陇县一带侏罗纪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张平子的《东京赋》中有“ 鸣女床之鸾鸟”之记载,其注曰“女床,山名,在华阴西六百里,即岐山之地。
     (4)鼓橐(tuo),一种口袋:囊~。
     (5)鼓橐装炭,干将作剑。《吴越春秋·内传第四》“干将作剑······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作龟文,阴作漫理。”
    (6)刻墨于颡。 《尚书·吕刑篇》中有“刻其颡,而涅之曰墨”。东汉人所著《白广通》中有墨,墨其颡也”。
    (7)捣炭青丸。南朝诗人徐陵《青情》诗曰:“奇香分细雨,石炭捣青丸。”
    (8)白吟炭翁,游走长安。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有“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9)豪门酒肉,路冻躯干。杜甫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
(10)凿碑勒石,方志纪年。最早记载煤炭的碑石,是北宋英宗年间(1063年)的宜君地方官张珉,为了纪念宋代诗人宋球所作《玉华川》一诗,曾撰文刻石云:“宜君县西南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玉华者也。其野火岩,有石常燃,望之如炊烟······”。
(11)铜川黑金,糜石栌丹 。糜石与栌丹,为煤炭多种叫法之一。
(12)耀州青瓷,巧若金范。史书记载所处贡品“巧若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锵锵坚也,视其色,温温如也。”
(13)石炭火塔,映照夜天。元宵节堆积煤炭成“火塔”,乃陕、蒙、晋交界地区习俗,古已有之。清代诗人姚诗雅《安定四时竹枝词》曰:“家家守岁待新年,满室红火焰烛天。试问紫霞何处观,博山齐放石炭烟。”陕西自然博物馆——煤海之光序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