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北行

(2022-10-01 10:38:53)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红色之旅

分类: 游记
  川北行
                   李西岐
从陕北回到西安后,开始筹划川北之行。十月份西安雨水多,川北地区更是阴雨绵绵,加之我为《岐商》杂志撰写的部分稿件还未定稿,一拖再拖,一直到了十一月十一日方才开始旅行。这次要去的苍溪车次太少,于是首站到了阆中。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川北古城,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南麓,巴蜀要塞,军事重镇,源于春秋时代,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充国脱离巴国而自立,辖有阆中之地。战国时代,巴国屡为楚国所逼,灭充国,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其后,阆中战事不断,生民屡遭涂炭,东汉已降,天下三分,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曹魏一统天下,改朝换代,明末清初,顺治年间设阆中为四川省会达20年之久,康熙四年,四川全境平定以后,省治迁往成都至今。

川北行

阆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群保护甚好,街道整洁干净,冬阳拂面,空气清新,银杏缤纷。
我们住宿的侯家大院,据说是县烝的私家庭院,古色古香,与闫妮的“同福客栈”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门口悬挂着“来德书院”牌匾,曾来德是我原兰州军区的老战友,在中国书画界闻名遐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横空出世,威风八面,可谓是被网名频频吐糟的“丑书”代表人物。君不知,曾来德书艺功底扎实,一笔柳体端庄丰腴,他又是能折腾的主儿,先从兰州军区到总后文艺创作室,后来到了国家画院任副院长。川北行


发轫于隋朝的中国科举制度,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且深远,被西方学者誉为“第五大发明”,无可比拟,后被“东亚邻邦所仿效,并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阆中贡院,又称北道贡院、四川贡院。贡院,又叫“考棚”,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试考场,三进四合庭院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楼下纵横走向,房舍整齐规矩,前为考场,后是斋舍,四周为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予以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一道小门。而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和监考之地。庭院两边栏杆连带背靠木椅,以供考生休息候点。我在清光绪年考取的226名大名单里,发现陕甘二省的考取成绩很不错,陕西六名,甘肃六名,其中一位是岐山乡党段维。
游览阆中文庙时,我无意中发现一幅对联挂反了,随即告诉了文庙的管理人员,希望文化重地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川北行


张飞庙是阆中一处规模相当的遗迹,史称“汉恒侯祠”。燕人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亦是国人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三国风云人物,在五虎上将中位列前茅。张飞与刘备、关羽少时即混搭在一起,关系很铁。东汉末年跟着大哥刘备起兵,一路冲冲杀杀,战功卓著。最著名的战事即“长坂坡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还有”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严颜,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等壮举。刘备入川后,张飞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刘备平定益州后,委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多,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伐吴,令张飞由阆中率军会师江州(今重庆),临行前被帐下张达、范强所杀,身首异处(头在江州云阳,身在阆中),死时年仅五十五岁。后人吟诗叹曰: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坡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阆中是张飞人生谢幕之地,“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历时一千七百余年,期间虽遭兵火毁坏,但是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匾、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墓亭前一副对联写尽其生平事迹:随先主逐鹿中原,北战南征,地只西川称帝业;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张飞当年镇守阆中,爱民如子,保一方平安。而阆中世世代代之居民,仰慕英雄,予以祭祀。今天的张飞牛肉更是响当当的食品品牌,可谓是相得益彰。其后,蜀军在诸葛亮率领下六出岐山,与司马魏军对峙于渭河南北两岸,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在阆中古城,除了张飞牛肉,随处可见食醋之招牌,甚为惊奇。我的故乡岐山是中国醋起源之地,我在写作长篇小说《大周原》过程中,对醋之起源做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载,周廷设置“醯人”官职,编制员工63人。所以,每次到外地旅游,自然会格外留心醋之传承地域。阆中酿醋,远溯战国时期,巴子便将周朝内廷酿醋技术带到了阆中。阆中又名“保宁”,“保宁醋”香味倶优、略酸不涩、醇香回甜、久存不腐,蜚声中外。在我的朋友圈里,西北工业大学朱建军教授留言:岐山人李淳风和袁天罡建的阆中古城,当年建城时带去了好多岐山工匠。岐山人爱吃醋,把做醋的工艺传到阆中,就是今天的保宁醋。川北行

驱车离开阆中多半个小时,便到达了此次主要目的地——苍溪。
苍溪自西汉高祖年间得名,皆因嘉陵江一段河道两岸高山壁立,峡谷幽深,江水流经处呈碧绿色,称之为苍溪谷,故取名苍溪。自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已有1700年之久矣。
苍溪又是中国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我们先去了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拜访了红军渡纪念馆,在万名烈士纪念碑上,发现了老岳父家乡运山坝的六位邬姓至亲名字,若从邬氏家谱上推测,他们应该是岳父的叔叔辈,牺牲时大约是20多岁。据资料介绍,当时苍溪县有30万人,参加红军的青年男女大约有三万余人,长征出发时,已经牺牲了一大半人,由此可见,在苍溪周边,当年的军事斗争是多么地惨烈。翌日,我们在县城约了刘师傅,在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上奔波两个小时,来到了地处县城东北部山区运山镇。这是一片广袤的丘陵地带。1933年7月,苍溪县苏维埃政府在运山坝成立,岳父邬家明(邬龙)随即参加了红30军,此后他在嘉陵江畔进行了多次艰苦卓绝的战斗。1990年,我以岳父参军前为背景的小说《川北的夜》发表在《西北军事文学》上,加之此前没有系统性地采访老人家,以至于后面的写作计划不了了之。川北行
文庙村是岳父的出生地,老爷子1955年回来过一次,只在村里住了两天,其余十几天时间都消耗在路途中了。岳父有个哥哥邬家清,解放前一直单身,解放后人民政府为其组建了家庭,老人家没有亲生子女。所以,大舅子哥邬延平知道,父亲在此地的直系亲属已经没有了。我们直接找到文庙村里,向村口的年轻人打问,她们频频摇着头,一无所知。邬延平决定去文庙村村委会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一位近亲亲属,也算不虚此行了。我们走进运山社区,遇到的是社区主任唐以超,为人非常热情周到,他简单地问明情况,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打电话过去,终于找到了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两口。于是,我们走进了一处旧院子,这位75岁的大哥有点木讷,而73岁的大嫂回忆许久,她只记得大伯邬家清,却从来不知道还有个当红军的叔叔邬家明。离开了院子,大门外的几棵橘子树硕果累累,邬家大嫂子伸手摘下了一堆橘子,陈存兰和邬延红说,终于吃到家乡的果实了。
邬家大嫂说,你们从兰州远道而来,我还是领你们去大伯坟地看一眼吧。川北行
对于邬延平、邬延红而言,这是他们兄妹俩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踏上故土,感悟先祖之灵气。肃立在未曾谋面却记忆深刻的大伯坟茔前,眼眶登时湿润了。他们弯腰叩首致敬,天堂里的伯父倘若能感悟自己的亲侄、侄女们的一片孝心,应该含笑九泉啊!
眼前这片绿油油的菜地里,不远处的台阶上就是当年曾经富有的邬家四合院,可以看得出,这是文庙村里的一户殷实人家。自从岳父邬家明投身革命即为家,历经万里长征人未还。老人家曾经在四渡赤水时浴血奋战,任连长时身负重伤,后在红四方面军医院担任政治协理员。长征陕北之后又转战佳县等多地,曾任佳县自卫营营长、延安保育院后勤主任多年。解放战争后期,他随西北野战军一路向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拼杀,先后参与解放宝鸡、天水和兰州战役,兰州解放后担任西北军区运输部汽车材料仓库主任,最后在黄河之滨离职休养。而远在四川苍溪运山坝的邬家便从此衰落不堪,以至于寸瓦未留了。川北行
我入伍的第一站就是焦家湾904库,后来知晓,当时的仓库一位副主任就是老岳父担任主任时的新兵。
故乡是什么?现代汉语释义是人出生或者长期居住的地方,而家乡、老家是俗语,桑梓、家山、故国则是雅称。《荀子·礼论》:“过家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踟躅焉,踯躕焉,然后能去之。“
显而易见,对于邬家兄妹而言,苍溪只能说是祖籍,是邬氏根脉所在地。
冬阳日当午。品尝一回故乡的美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于是,邀请唐主任与我们一起吃个便饭,顺便再了解一下运山镇的前世今生。在镇上一家农家乐,点了牛肉烧红萝卜、排骨炖绿萝卜、麻婆豆腐、红烧土鸡等川北美食,大家吃的是满口溢香,余味无穷。
我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文庙村。邬家兄妹们心里知道,这是第一次回归故土,也许是最后一次别离故土。
苍溪人杰地灵,从这片红土地上走出来的名人不少,罗青长、罗先刚、卢俊卿、苏毅然、李泽民、吴忠、任荣、罗援、李明、赵承丰、李开湘、王健林等。
了却了一桩心愿,我们决定在广元游览一下。川北行
广元为川北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入蜀要塞、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武则天出生地,也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地域。周代苴国(广元)与巴国(重庆)、蜀国(成都)成三足鼎立之势,秦汉以降,名称及管辖虽然多次更改,元代改锦谷县为广元县,后升为广元府,此名称延续至今。
我们选择的是一日游,先去的是剑门关。川北行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十五公里处,步入南门小道,移步数百米,见一关楼屹立剑门山中断处,断崖峭壁相对,其状如门,且峰峦倚天似利剑,直插云霄,”两崖对峙倚霄汉,仰首只见一线天“。剑门关是入蜀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冷兵器时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有”剑门天下险“之谓也。诸葛孔明率蜀兵出岐山五丈原,姜维北伐中原,此关为必经之地。
我和夫人站立在剑门关上,环顾四周,大自然之巍峨风景,天造地设,不禁感慨万千。突然,邬延红指着上方的悬崖说,西岐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头像啊?!我抬头细看,果然见山崖上有一天然石像,双目微闭,面色凝重,惟妙惟肖。也许,这位智者,他实在不忍心剑门关前的血性杀戮,方才不忍猝看啊!
我忍不住夸耀道,邬延红,你这一发现,说不定会成为一段新的传说呢!
剑门关下有奇峰绝壁,明月峡石梯栈道相勾连。年已七十五岁的大嫂陈存兰健步如飞,竟然独自登攀绝顶之上,老当益壮,令人惊叹!
游剑门关,品尝豆腐美味,眼与腹丰盈,不枉此行,足矣。
第二站去的是翠云廊。步入山道,只见窄道旁荒草野棘,树丛中有野鸡嘶鸣,蝴蝶翻飞其上,随想,走这一趟山道,有何意义?转过山头,移步“皇柏大道”,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崎岖凹凸,石头铺路,但见“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予曾经游览多处名胜,如此多川柏集于一处,且树龄多则两千年,少则五六百年,实属罕见矣。道旁大约有古柏千余棵,遮天蔽日,姿态万千,碧翠连云,风姿各异。有好事者根据古柏之形状,依次命名为“夫妻柏”、“鸳鸯柏”、“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寿星树”、“状元柏”、“帅大柏”等。既然是三国重镇,蜀国的名人自然是少不了的,于是,“桃园三结义”、“阿斗柏”等牵强附会之戏说缠绵其上,当然不足为奇矣。川北行

第三站到了昭化古城,古朴典雅,风景迷人,四面环山,绿树成荫,三面临水,江水洄澜,正所谓“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前。”
昭化被誉为中国建制历史的活化石,迄今已经有2300多年历史,也是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巴蜀第一县”,完整地保持了地方政权连续不断地建置过程。步入古城建筑群,八字门头,立架垂拱,木柱玄栋,店铺林立,门扉窗棂,四街五巷,错落有致,青砂石板,三横两纵,一渠溪水,清澈透明。与川北其他几座古城一样,这里依然是展示三国文化的汇聚地之一。川北行

晚上回到广元,晚餐后意犹未尽,我们步行来到嘉陵江边,夜幕降临,灯火辉映,山影墨绿,江水滔滔。有四五垂钓者手执钓竿,俯身于大桥栏杆,抛长线钓大鱼也。
晚上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中国历史惶惶几千年,风云际会,大浪淘沙,而短短一节三国争雄,却在巴蜀留下了如此多的遗迹与传说,继而成为弥久不衰的话题和旅游资源,罗贯中先生当属头功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