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魅力

标签:
文化细节历史 |
分类: 文学评论 |
说一下细节的问题。
我举两个例子:一是汪曾祺先生,他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我读过他的《陈小手》,说的是一位妇科大夫,还是男的,手小,遇到难产的孕妇可以说是手到擒来,非常有名气。有一次,一位国军连长的相好临盆难产,把陈小手找去接生,陈大夫费尽千辛万苦,方才使得母子平安。连长拱手致谢并送了重礼,陈小手志得意满,当仁不让地收下礼转身离去。连长看着陈小手远去的背影,心中隐隐作痛,他抬手一枪,便把这位医术高超的妇科大夫打下马来……
“我的女人,别的男人怎么能下手!”连长觉得很委屈。
小说写到这里,戛然而止。那么,留给读者的是思考可以说是瞠目结舌。
另一个小说是孙方友先生的《蚊刑》,写的是陈州即现在的漯河。
盛夏时节,贾知县使用蚊刑对付贫苦百姓,若不缴纳钱财,贾知县便把他们捆绑在涝池旁边,叫蚊子叮咬。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咬。具体的做法简单且粗暴,直接让人把所谓的“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坐在吊了蚊帐子的船上守护着。受刑者倘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问题是一般人根本受不住漫天飞舞的蚊子叮咬,用不了几刻鈡就哭着喊着认输了。
一拨土匪照方抓药,给贾知县使以“蚊刑”,谁料他硬是坚持到天亮,虽然被叮得面目狰狞,却逃过一劫。他说,第一波蚊子叮咬后,吸血后便趴在原处不走了。你若抖动身子,把吃饱喝足的蚊子赶走了,第二波蚊子又来了。如此这般反复,蚊子能不把人咬死嘛!要活命,我只能“逆来忍受”。
我30多年前读过这样的小说,至今过目难忘。
这就是好小说,作者对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
那么,情节上看,一般小说描写的作威作福的贪官、恶官都该受到惩处,以死亡谢罪。而本篇小说却借贾知县躲过一劫继而活着说出内涵丰富的话语,来揭示小说更深刻的主旨。
从人物形象看,贾知县说出对于蚊虫要“逆来顺受”,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土匪,对于我这样的“花脚蚊子”,你们也要学会忍受才能保护自己活下来。因为每个蚊子都吸血,赶走了喂饱了的“贾知县”,还会有其他饥饿的“贾知县”,最后吃亏的还是你们自己。
封建社会里的旧中国一向如此,他们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进行奴化教育,这是贾知县的阴险狠毒,也暴露出封建官场的恶疾。
从小说主题看,作品含蓄地揭露了一个社会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只把贪官赶走、杀掉是不行的。单靠推翻某个统治者,显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瞎折腾当然是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