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邻的酱制品

标签:
美食周礼周原岐山 |
分类: 原创散文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足以说明,酱是寻常百姓一日三餐中须臾不可离开的食材。
那么,酱是何时何地起源的?
这,还要从周王廷宴事的用“醢"说起。据《周礼·天官冢宰之一》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翻译成白话文:膳夫的职务,掌王的饭食、饮料、牲肉和菜蔬,供养王、王后和王子。王的饮食,主食用六谷,肉食用六种牲畜,饮料用六种,菜蔬用一百二十种,烹调方法珍有八种,酱类用一百二十瓮。
难以想象的是,当时周王室和贵族们对酱有多么地依赖。
"醢,肉酱也。"醢(hai),指的是用小型的坛子之类的器皿盛装发酵的肉酱。先将各种肉料加工处理成丁末状,分别加上豆类(助酵、生味、口感柔润),麯(助酵、生味),盐(抑制发酵、生味),酒(控制发酵、生味、增香)等辅料,最后装进瓶中封存一百天时间后,就可以得到风味各不相同的醢了。
应当指出的是,周王廷中的王、后、嫡子、庶子们日常膳食及朝事、馈食、宾客、祭祀等所用醢的种类,远远不止上述品目。按《周礼》的说法,周天子每次正餐,都要遵循制度摆满六十个"醢"的品种。不过,我们今天已经见不到关于这些名目繁多的确切文字记载了。同时,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早在距今三千左右的周代,中国人生活中的酱品,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了。
酱,为何又名“将”呢?据说,在古代各种调味品如盐、梅、醯、醢中,酱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如食脍,就得用芥酱,吃煮熊掌,就得有芍药酱……这就是《论语》中所记载的“不是其酱不食”的“酱”。古人还说:“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又说:“酱,就像将军平暴除恶那样可制各种食物之毒”。
“酱”,大概就是由此而得名。



后一篇:岐山方言拾趣之“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