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春日与冬季

(2018-03-19 21:33:12)
标签:

文学

《大周原》

周文化

文化

分类: 艺术评论
        文学的春日与冬季
                                            李西岐
      改开以来的新时期文学,曾经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局面。那时,写作的人寥寥无几,某人只要凭一篇获奖的短篇小说就可以名扬天下,这样的栗子枚不胜举。
      于是,凡是名头大的作家身旁总是时隐时现地围着一拨所谓的“御用”评论家,即是名作家放一个屁,他似乎都能做出“屁颂”来的。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是靠“吃”某某过日子的。
      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飞鸟翱翔天空的双翼,亦是战车驰骋疆场的两个轮子,相得益彰,谁也离不开谁的。严肃公正的文学批评对于作者抑或读者来说,这样的解读往往有“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之特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遗憾的是,近年来各种传记横空出世,书中的内容大多牵强附会,甚至胡编乱造,写作者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样的传记,炒作的再红火,我也几乎从来不看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这简直就是给活人眼里下蛆嘛。
       举个栗子。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为了给已经去世四十年,死后仍默默无闻的荷兰画家梵高撰写出一部感动世人的《梵高传》,他不辞劳苦,几乎遍访了英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等多个国家,并仔细对书稿中涉及到的人和事进行反复核实,四易其稿;英国作家杰拉德·马丁,为了全面地展示出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精彩传奇的一生,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耗费了十七年漫长的时间,才写出了一部令马尔克斯首肯的传记《马尔克斯的一生》。
       时过境迁。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当下能与欧文.斯通和杰拉德.马丁这样严谨认真作家媲美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个浮躁浮夸的社会。现实是如此这般的无可奈何,叹为观止。当一切的一切都是用金钱来衡量之时,所谓阿谀逢迎的“名人传记”和金银包裹的“文学批评”,能有多少价值?这些注水过多的肉,一定会成为天大的笑话。
       我也吭吭哧哧写了大半辈子了,且被人批评过的文章也就是二十几篇吧,而且这些人都是多年的师友,友情客串而已。唯一出乎意外的是,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郭茂全博士,他在研究兰州地域文化寻找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拙作《金城关》。于是,他辗展多处方才打问到我的手机号,我当时还有点将信将疑。《金城关》出版之后,《兰州晚报》立马连载,初版很快销售一空。欣慰的是,此书得到了兰州老百姓的高度赞赏,足矣。我和郭先生座谈了半下午,他后来撰写了一万多字批评文稿,发表在《天水师院学报》上。我何尝不知道,如今像郭博士这样的高校老师,这么费劲的寻找作者,寥若晨星。君不见,现实之中的所谓学院派批评家,他(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会舔着脸,去寻找成名成家的大腕去“碰瓷”,也不会关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在此衍生的文化附属品。
       我们这些弄文学的人徒有虚名,在超低稿费的眼下俗世里,大多数人活得既憋屈,又难受。写吧,一篇小稿买不了一包好烟。不写吧,长期的学习思考,又要通过文字来体现人生存在价值的。所以,我十几年前就彻底想通了,写作就是打发时光,纯粹是自娱自乐罢了。
       彘往前拱,鸡往后刨,这都是命,强求不得的。我原本就是家鸡,何必要自寻烦恼,眼睛盯着梧桐树枝上的凤凰呢?!
                                                                              2018年2月12日于兰州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