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隐于市耕砚田

(2016-06-04 10:58:01)
标签:

欧体

收藏

分类: 书法评论
     大隐于市耕砚田
                        ——张刚先生书艺评析
                              李西岐
      西安南稍门位于南北东西交汇的交通要道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此地有一处闹中取静的小院子,清寂幽然,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上任性地歌唱着,跳跃着,怡然自若的样子。进入二楼的东头,有一间不太大的房子,地上放置着老板桌,皮沙发,茶海子,墙面上挂满了色泽各异的书法作品,这大约算是张刚先生的办公室兼书法工作室了。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历史积淀深厚,文人雅士云集,有趣的是城里城外的老板兼书画家为数不少,舞文弄墨者宛若过江之鲫,张刚先生亦位列其中。那么,怎样评价这种多彩多姿的社会人文现象呢?它是泥沙俱下的泡沫?抑或一种扎势的炫耀?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却没有得出准确的判断与结论。在我眼里,张刚心静似水的沉稳劲儿,以及身上铜臭味儿寡淡,倒是显得文人气儿十足,诗词歌赋样样都能操弄几下,太极拳亦打得行云流水,这足以证明此君与其他老板们的扎势做派还是大相径庭的。他有一首打油诗自嘲道:

       从商偏又爱文武,天赋无多各三分。
       若是三道融一悟,便是十分自在人。

       张刚年富力强,正处于事业与书艺双丰收的要紧处,进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有了言说的由头与必要。大隐于市耕砚田

       我是在一次书画笔会上偶然认识张刚的,他的书桌被围得水泄不通。我偏着头,悄然在一边仔细地欣赏。众目睽睽之下,张刚弯腰凝神,一笔一划地书写了四个大字“厚德载物”,方圆兼施,铁钩银划,稳健疏朗,力透纸背••••••哦!我不由得轻轻发出一声感叹,好字!君不见,眼下这一类撂地摊式的笔会随处可见,大多为装腔作势者东施效颦,俗不可耐,几乎极少能见到有如此深厚欧体功底的书家了。
       欧体有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楷书之谓也。他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张刚的学艺始于少年,与一般早慧的书家应该没有多大区别的,爱好加勤奋,聪慧且努力,以及长达几十年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方才有了令人称赞的资本。
       张刚曾经告诉过我,他最初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见啥帖临啥帖,类似狗熊掰玉米棒子的节奏。而如此这般的书写效果,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而寻寻觅觅属于自己书艺的终极目标,这个过程既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当他静下心来,终于在欧体中找到自信,并有幸得到当代欧体大家田英章先生的悉心指导,颇有点石成金,继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意外之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年多时间里便将欧体临写得像模像样,足以乱真。张刚是性情之人,他每次进行创作时,澄神静虑,端已正容,秉笔思生,临池逸志,然后在圆正之间运足气力纵横重轻,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自然备体,此乃最要妙之处。欣喜的是,我们在张刚着力为之的诸多欧体书法作品里,譬如《心经》《道德经》,既能感受到华夏千年书法正脉流传有序的严谨工整,又能体味到当代名家延绵不断探索的劲挺疏朗。大隐于市耕砚田

       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总,张刚先生要为自己家人和员工的衣食着想,他虽然要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书艺的提升拓展之间徘徊,并且找到合情合理的平衡点,双翼齐飞,一个也不能少。在我看来,张刚值得点赞的可贵之处是心泰身宁,永不满足,他能在一片赞誉声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警觉,彰往察来,穷尽要妙,业已成熟的真书依然,继而着力研习的草隶篆书依然,“中和之美”的儒雅书风,当是他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  
       张刚先生的聪慧之处在于天赋极高,且领悟能力强,又能舍得下苦功,临帖时常常专心致志,废寝忘食。他近年来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奋力追慕宋代苏黄米蔡书风的天真烂漫与沉着痛快,企望达到思逸神超和笔势纵横的大美境界。譬如,他临写米芾的《蜀素帖》《笤溪诗帖》《方圆庵记》,跌宕多姿,天趣盎然,颇见功夫。大隐于市耕砚田

       元•盛熙明说过: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寓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超迈。
       古代的书家,无一例外都是满腹经纶的学问大家。张刚先生在习字之余,阅读经典,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书法的“法外之功”,必将登上风景如画的更高山峰。

                                                           2016年6月5日于西安

大隐于市耕砚田
大隐于市耕砚田
大隐于市耕砚田大隐于市耕砚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