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言碎语说芫荽

(2015-07-13 09:07:02)
标签:

美食

芫荽

香菜

胡荽

消谷

分类: 原创散文

  闲言碎语说芫荽

          ——《周原笔记》之三十四

               李西岐

    近年来在周原出土的甲骨文里,有一片上记载着周王中一位殁于食物中毒,一位因为旧伤复发而逝。专家们依此推断,大约就是姬昌(周文王)和儿子姬发(周武王)。我看到这个细节,非常兴奋,继而在《大周原》中构思描述了很有趣的细节。今年初在改到第三稿时,我想进一步查证芫荽的来历,一查,傻眼了,这个原本很好的史料用不成了。芫荽原产于西亚,是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

      芫荽是牛肉面里须臾离不开的佐菜。清晨,在兰州满大街飘荡着馨香的的牛肉面馆里,鱼贯而入的食客拿着纸条对着拉面的师傅喊:二细,辣子多些,蒜苗芫荽多些。浇汤的师傅,往往默不作声,悄声又询问下一个顾客了。牛肉面馆里这样的对话极其简单明了,用不着那么多客套,彼此心领神会,早晨就在人来人往的食客们进进出出中结束了。

    芫荽之名,现在似乎被香菜取而代之了。央视的汉语听写大会中出现这个名词,还真的使不少人懵懂矣。它最初的名称为盐荽、胡荽、香荽、延荽、漫天星等,为伞形科芫荽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刚引进时称之为胡荽,英文名Coriander Herb,原产于中亚和南欧,或近东和地中海一带。芫荽为伞形植物云姜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在《说文解字》中有载:“荽作莜,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荽,乃茎叶布散貌。石勒讳胡,故晋地称为香荽。”香菜原产于亚洲西部、波斯及埃及一带,唐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孟洗《食疗本草》和陈藏器《本草拾遗》对这种植物的属性、生长周期、水文环境等作了详细的记载。在《齐民要术》中亦有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的记载。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点缀、提味之品。

传统中医认为,芫荽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发汗透疹,利尿通便,驱风解毒。《本草纲目》说:“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罗氏会约医镜》谓“辟一切不正之气,散风寒、发热头痛,消谷食停滞,顺二便,去目翳,益发痘疹。”现代研究发现,香菜之所以香,获得香菜的美名,主要是因为它含有挥发油和挥发性香味物质。香菜营养丰富,香菜内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磷、镁等,其挥发油含有甘露糖醇、正葵醛、壬醛和芳樟醇等,可开胃醒脾。香菜内还含有苹果酸钾等。香菜中含的维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一般人食用7~10克香菜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香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要比西红柿、菜豆、黄瓜等高出10倍之多。

《本草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罗氏会约医镜》:“辟一切不正之气,散风寒、发热头痛,消谷食停滞,顺二便,去目翳,益发痘疹。”《说文解字》:“芫”字为“鱼毒也”:“荽”字为“香口也”。《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伦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NI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医林纂要》: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陈念祖则认为可以化痰。

芫荽可促进精子活力,提高生育能力;它和羊肉或狗肉同服可激发性欲,提高性能力。患风寒外感者、脱肛及食欲不振者,小儿出麻疹者尤其适合。

 值得一提的是,芫荽有损人精神、对眼不利的缺点,故不可多食、久食。但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者少吃为宜;另外芫荽性温,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者不宜食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