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和风
大美秦岭
——2010年11月28日陕西美术馆毛庐先生中国山水画展序
李西岐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来。
毛庐生长的地方,颇具古诗的意境。
当他以艺术家敏锐的目光,专注地凝视秦岭之时,秦岭慢慢地变得明媚起来;当他以书法家的坚韧不拔,敬仰前圣、追慕今贤之日,秦岭逐渐地神圣起来;当他以美术家的雄心勃勃,开始用手中的画笔描写秦岭伊始,秦岭逐步地高大起来。
毛庐先生几十年来不断地探索和描绘大秦岭全景式山水画图,始终是怀着某种虔诚之心,亦步亦趋,仿佛一个坚定不移的朝圣者,一次又一次地走进秦岭,参悟秦岭、感恩秦岭、膜拜秦岭......笔墨技法在其主张的师法造化、“我用我法”之中循序渐进、不拘一格,结构图式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别开生面、新辟蹊径,音诗书印在澎湃的胸襟里情随笔动,意随笔生。
他面对曾经是那么熟悉而又那么陌生的秦岭,更多的是心静如水的哲学思辨,是风云际会的诗意阐述,是气势恢宏的挥洒自如。
气韵生动是一种修养,静水深流是一种境界,大气磅礴是一种胆识,诗意描写是一种胸怀。
欣慰的是,秦岭赋予了毛庐太多的灵性和浩气,更赋予了他大山一样的情怀。多年来,他始终不渝地在追求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手笔,故而他的画作以巨幅为多,雄浑大气,刚毅洒脱,“毛家山水”风貌,方见端倪。正如高占祥先生所言:“读毛庐的画,动静反差强烈,动如倒海翻江,狂风巨澜,静如万籁无声,风清月明。表现手法既有扎实的传统笔法,皴擦点染样样精到,又有西画构图奇特的色彩处理,两者巧妙的结合,观后却感新意并给人以启迪。”给读者的感觉除了一惊三叹,更多的是震撼人心,激励人心。
因为,他所描绘的大秦岭既是中华民族的龙脊,又是中国人为之敬仰的父亲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