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陇上桃花源”——突遭泥石流浩劫

(2010-08-09 09:42:26)
标签:

泥石流

浩劫

林学家

小灾

农业文明

陇上

杂谈

分类: 杂谈随笔

    “陇上桃花源”——突遭泥石流浩劫

                                    李西岐近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已成洪灾泥石流频发元凶

     晚上打开电脑,一行揪心的文字跳在眼前:一场猝不及防的泥石流灾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这个曾被引以为荣“陇上桃花源”的地方,由于8月7日晚十点多的强暴雨突袭,顷刻间房倒屋塌、满目疮痍。无情的大自然,刹那间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截至8月8日21时,已有127人遇难,88人受伤,1294人失踪……

   甘肃省的大部分地方虽然干旱少雨,但由于地处黄土高坡,近年来人类活动频繁,超量放牧,生态极端脆弱,且又属于水土灾害频发的地区,多年的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小灾不断。正如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所言:“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造成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愈合的”。在今年的洪灾中,局部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中西部、东北地区损失惨重,再次敲响了水土流失的警钟。

    应该说,土质疏松的两山加一河的独特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场不该发生的自然灾难。在此之前,多年来舟曲就曾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泥石流。那么,防患于然的措施究竟体现在何处?正如有的媒体质疑:如果舟曲县的领导干部有很强的防范意识,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断不至于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好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反应迅速,部署得当,救援的队伍源源不断地奔赴灾区……在此,我们只有向逝去的无辜生命致哀,也为被困的同胞祈祷。

 

附:国土部长分析舟曲泥石流成因 与汶川地震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9日22:21  人民网

  人民网舟曲8月9日电 (记者林治波)在昨天下午召开的国土资源系统舟曲抢险救灾紧急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对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此次泥石流存在5大成因。

  徐绍史介绍说,此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县城东北方向的三眼峪和罗家峪这两条沟内,在三眼峪,堆积物长约2公里、宽达100多米、平均厚度3到4米,泥石流土方高达130万方;罗家峪的泥石流规模要小一些,堆积物长约2公里,宽50到80米,厚度也比前者稍薄,泥石流土方为30万方。这两处泥石流土方总计达180万立方米之多,清淤工作难度极大。

  谈及此次泥石流的成因,徐绍史分析说,第一个原因是这里的地质地貌。舟曲原本就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该地区山高川深,岩体风化严重,这样的地质地貌非常容易松散破碎,形成地质灾害。

  第二个原因是5·12地震。2008年汶川发生的5·12特大地震也波及舟曲,强烈的地震导致该地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专家称岩体稳定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而现在刚刚过去两年,徐绍史认为,这是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第二个成因。

  第三个原因是干旱。今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大旱,位于甘肃南部的舟曲亦发生干旱。徐绍史分析说,干旱令这个地区的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之间、山体之间的缝隙,使原本已经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加松散。

  第四个原因是瞬时暴雨和持续的强降雨。暴雨和强降雨对原本松散易垮的山体、岩体形成浸泡和巨大冲击,是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因。

  此外,徐绍史认为,地质灾害自有的特征,比如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也是此次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有些地方植被茂密,不易觉察植被下面地质结构的危险性,所以有三分之一的地质灾害地点处于我们的监控之外。“有一句话说地质灾害防不胜防,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要防上加防。”徐绍史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