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大将”还是“上相”?
——杨昌濬七绝诗释疑
李西岐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功过与其在西北的政治与兵略,暂且不论。但他对生态的忧患意识,却是智者之举的。左公西进时,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遂下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并在沿途张榜公示:
昆仑之墟,积雪皑皑。杯酒阳光,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侯所植。
据说,左公驻节酒泉时,微服私访,见乡民多将毛驴拴在树上,啃啮树皮而熟目无睹。左公导演一出陇版“杀鸡给猴看”的大戏,将一毛驴牵至鼓楼杀戮,悬首示众,以儆效尤。左公日里万机,尚能以身作则,与将士百姓一起从西安经金城,一直到新疆,开辟了一条三千多里的绿荫大道,杨柳依依,枝繁叶茂,夹道以伴行人,多么的壮观啊。
但是,此诗首句却是以讹传讹的。据亦农考证,杨昌濬诗集《五好山房诗稿》中,此句为“上相筹边未肯还”是确凿无疑的。
“上相筹边未肯还 ,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首先,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九月被拜为协办大学士,十三年七月晋升为东阁大学士。清制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当时人直接以宰相称左。而把身为宰相的左宗棠称为大将显然不妥。
其次,杨昌濬为左公老部下,他在浙江巡抚任上,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于光绪三年被清庭罢官。四年由左宗棠保荐,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杨对左公极其尊敬,断然不会直呼左宗棠为“大将”的。
再次,《五好山房诗稿》系杨昌濬的儿子杨瀚畺等三人校刻,其可靠性不容置疑。
综上所述,杨昌濬以“上相”称左宗棠,不仅合乎左宗棠东阁大学士的身份,而且合乎左、杨之间的隶属关系。
(节选自拙作《金城关》第五十二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