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简静 势与天通
(2009-08-21 12:13:12)
标签:
书法
天通
书道
行草书
张永基
陇上
文化
|
分类:
书法评论
|
和平简静
势与天通
——张永基先生其人其书其画
李西岐
考察吾国悠久之历史文化脉络中,勤政之暇,又以“余事”诗、书、画鸣世者也,如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诸贤君,一千多年來状若晨钟暮鼓,激荡在华夏的明媚天空。
在陇上活跃的书画家中,张永基先生是笔锋沉着且功力深厚的一位艺术家。他自髻龄啫书,初窥堂奥,盖因父辈遗风所染,拜读于颜柳门下,游历于《兰亭》湖畔,晨读夕吟,寒暑不辍。岁月悠悠,或学徒于车间,或操练于栁营,或厕身于公门,然节假余暇,凝神于法帖碑简,躬耕于墨池砚田,澄心清神,翔鸟薄天,恍然间四十余载矣。晋·杨泉《草书赋》: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予之拙见,草书又是最能传达书家天真浪漫、锺灵毓秀、意涉瑰奇之最佳途径。张永基先生诸体皆涉猎,却以行草书见长。而草书,则意多于法。故不善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他初以二王、张怀、米黄为范,一路行走在书道正脉,后临何绍基、付山和王铎,获益匪浅,从而形成和平简静中显酣畅,温文尔雅中见淋漓之书风。如行书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笔调潇洒,率真自如,章法不激不厉,墨色枯润合韵,当属其书品中之佳作耳。观其书,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无限遐想之妙不可言也:诗仙屹立在黄鹤楼下,脚下大江滔滔东流,极目楚天云卷云舒,胸襟中一抹情怀,牵挂在孤帆远影之中,久久不能自已。行草书唐·祖詠《望终南残雪》,笔走龙蛇,帅气盎然,性天澄澈,却无俗态。其行草长卷《琵琶行》,兰薰桂馥,满纸云烟,神清骨竦,笔意率真,“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达到某种天真烂漫、得鱼忘筌之韵律。他广涉诗词美学,且对书论有相当研究,发表于《书法导报》上“对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的思考”之长文,追溯陇上书脉,梳理陇原文源,探讨书道发展之方向,当为甘肃书界进军神州书坛的宣言与号角。
张永基先生近年来习书之余,亦倾心于国画创作,当属于书法之余兴也。今人李健先生《书法通论》云:作画而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读其画作,尤以花鸟小品为多,以梅、兰、竹、菊为描摹对象,追索文人画之逸趣横生,斗方尺幅中尽现八大、石涛、郑夑和白石、雪涛之印迹,平淡中见瑰奇,彩墨里现恬雅,看似信手涂抹,却是悉心为之。如《石竹含韵》,墨色灵动,妙趣横生,竹石相依,势与天通。如《说丰年》,以书法入画,阔笔大写,收敛自如,凝练飘逸。
张永基先生为人谦恭,儒雅坦荡,凛凛然有君子之风。他怀抱萧散,陶性写情,勤政之余,惨淡经营,必定闯出一片新天地,写出一批批令观者爽心悦目颇有思想内涵的高雅作品来。这个过程,亦可短暂,亦可漫长,需要足够的精神储备、思想耐力与技法的不断成熟,艰苦卓绝,自不多言矣。永基先生信也,予亦信也,不知众方家以为然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