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鸡范
妙笔天成
——记著名书画家范石甫
李西岐
中国花鸟史上,艺术风格完全不同的两大派针锋相对,势不两立。饶有趣味的是,他们却在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相互影响中齐头共进,双峰并立。一派以“精于设色,浓艳如生”为特征,中晚唐边鸾为开山祖,史称工笔重彩画派,经由宋代黄筌、黄居宝父子竭力推至高峰;另一派以“用墨色,如兼五彩”为标致,唐薛稷、殷仲容为掌门人,史称水墨写意画派,南唐徐熙等人演练成熟。然而,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两大派都融合了古老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寄情自然,物我两忘,传递出传统艺术中各自不同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旨趣,再现了大自然的缤纷七彩与勃勃生机。
在中国当代卓有成效的写意花鸟画家中,范石甫先生无疑是较出色的一位。他以学者的睿智、丰富的审美感受与独具一格的艺术感悟,以及缜密审慎的哲学思考和不懈地探索,形成一种既不囿于古人,又不类于今人的鲜明风格,造就一方纯净恬美的艺苑风景线:鸡雏叽叽,飞燕啾啾,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冬梅傲霜天,夏荷摇碧池,朝露浥轻尘,夕阳鹤舞红……
范石甫先生早年得于国画大师潘天寿、陆维钊诸先生亲授,其画宗吴昌硕而能自出机杼。拜读其幅幅画作,宛若一派浓郁浪漫的江南水乡的旖旎情调和赋予人文内涵的天趣之美,给人以奇异的视觉感染力,从而进入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寂静恬淡,隽永俊美,潇洒帅气,妙趣横生,诚然是精心写之,就像饮苏南的明前茶,慢品细咽,方能品出清新馨香余味醇厚的别样味道来。
举凡历代艺术大师,大都在各自经营的领域中标新立异,构筑体系,练就独门绝活。他们大多是通过一种物象的描绘,高屋建瓴,充分显示画家的睿智幻化和技法的高度提炼,成为艺术家的化身。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李苦禅的鹰,黄胄的驴等。正是由于名家圣手的反复演练与艺术升华,才使中国画从内涵到图式更加精彩纷呈,瑰丽无比。
范石甫先生天性儒雅,凛凛然有君子之风。他受过美院严格的艺术训练,又有苦心精研前贤名迹与鉴赏西画的专业修养,更与当代艺术大师们过往甚密。他铺纸即真情弥漫,下笔如有神助,敷彩自浑然天成,松鹤蕉荷,竹菊梅兰,爽心悦目,佳作往往出自于不经意之间。
范石甫先生尤擅画鸡,妙若天助。毛茸茸,活脱脱,形神兼备,可称一绝。正如他在《和合庆太平》题曰:“吾爱画鸡,穷十年之精力,而未能得甚要。遂广为搜罗前贤名迹,以究其理,且常出入于哺坊,以观其态,心有所悟,终为所得耳。”他以鸡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妙构慎思精到,神态维妙维肖,或雏鸡嬉戏丛林,或雄鸡鸣于高岗,或母婴围聚罗筐,或群鸡散步阡陌……蜂采蜜,蝶恋花,枝绕藤,风入林,悠悠然弥漫着阵阵清新可人的佳境美景,养目而醒神。
范石甫先生画名远播海内外,更得到艺术大师们的推崇和赞誉。朱屺瞻先生戏称他为“江南鸡范(贩)”。谢稚柳先生赞其“笔墨形体,生动流畅。”唐云先生题“江南鸡范多妙笔”。程十发先生则说:“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范石甫的鸡,难得一绝。”
范石甫先生还是当今书坛画苑为数不多的全面手,诗书画印无所不擅。其书法功底深厚,兼擅各体,尽臻其妙。他以“常在篆隶行草之间”的鲜明书风而驰名大江南北。草篆从金文、隶书中取其体势和笔意,从行、草中悟其笔法韵致,又能以篆为载体,以草为创意,衍化出崭新风貌。有论者曰:“擅草篆者如上海韩天衡、北京熊伯齐、江苏范石甫诸君,皆能各领风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