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村的太阳

(2008-01-12 11:25:34)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休闲

分类: 游记
                        山村的太阳


                                  李西岐

    2008年元月9日,已经是“三九”的笫一天了。
    西北谚语:三九四九,出门袖手。三九严寒,本来已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了。前一段时间,因为肠胃闹情绪,我在斗室卧了好些天,几个朋友相邀,去永靖刘家峡乡村老友家吃土鸡去。于是,几个人开车,一路西行,兰州市依然笼罩在灰蒙蒙的烟雾之中,车南行,道旁的烟霾缠绕,沿着山沟向里游荡。邀请我们的朋友老杨戏道:看看你们城里的污染空气,变着法儿往我们山里钻,挡都挡不住啊。开车的老党说:瞧瞧你们山里的汉子妹子,没事尽往我们城里跑,拦也拦不下嘛!
    村不算小,蜿蜒的一条沟里,住了五、六十户山里人家,依山而居,青砖碧瓦,零零星星散步着,闲适且安逸。羊儿在山坡上低头觅草,鸡们在旷野中刨食,狗们恋恋不舍地追逐嬉戏,尽情享受们“恋爱蜜月”的自由情趣。
    中午时分,太阳暖融融地挂在山颠,阳光明媚,似乎到了阳春三月。
    这又是一个暖烘烘的冬日。
    山村的太阳,才是真正的太阳……高寒二阴地带,海拔在两千左右,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阳光是那么样地清,又是那么样地爽,俨然一派灿烂辉煌的憨样子,那么可亲,那么可爱……山村是太阳的快乐老家,原野是太阳的福祉圣地,高原是太阳的精神寄托,江河是太阳的幸福源泉……太阳啊太阳,狗日的太阳!
    老杨的家四方四正,北厦房整洁明亮,屋里的粮食码了小半间,丰衣足食,西屋里放着大彩电,两个木箱堆在炕头,硕大的土炕上,被子放置得整整齐齐,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俭持家的风范。烤箱上热喷喷的洋芋弥漫着诱人的醇美,三泡台茶水散发着温馨的清香。
    鸡呢?鸡呢?同行的小李挪揄道,老杨是个啬皮,叫人吃鸡,连个鸡毛都没见么。
    众人皆乐。
    老杨的媳妇脸红了,连连说,我去抓,我去地里抓吧。
    几人差点笑翻。老杨对媳妇说,说笑哩。你还当真了?
    老杨的媳妇这才反应过来,说,那就让鸡再多吃一阵子,杀了更肥呗。山村里的人厚道,待人接物,实心眼,诚朴得令人感动。我们几位都是多年的朋友,平时说笑话惯了,戏谑之语你来我往,嘴里没有把门的,不一会儿,老杨媳妇也就习惯了,不拘束了。
    四只鸡肥肥硕硕的,一公三母,休闲地在土地里刨食,它们哪里知道屋里的一干讨厌的饕餮之徒正磨牙哩!
    先是那只大公鸡成了刀下鬼,然后又是一只黄母鸡无端地被送上了黄泉路。剩下的两只母鸡惨兮兮的惊恐万状,远远地逃离了魔掌。两只挨刀的鸡,足有十几斤重。杀鸡的好友宝儿是临村的村长,几百斤的猪牛羊一扳倒,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手脚麻利,杀小鸡焉能用牛刀乎?!
    老党戏言:这洋鸡在城里咋养也养不肥,在山里放养也养这么肥啊。
    老杨说:山里养人更养鸡嘛。可我们乡下妹子进城三五月,也都变得瘦叽麻杆了啊!
    晚餐是一盆香喷喷的双鸡宴,一干人手嘴并用,吃得山呼海啸,那情景与威虎山的匪徒有异曲同工之妙耳。然后端上白酒,猜拳行令,嬉闹一番。
    几杯酒下肚,我故意扳着脸说,天上龙肉,地下啥肉啊?老杨门口好像还有一头叫驴的。
   老杨媳妇惊讶得张开嘴,半天合不上,末了说,那驴要耕田的。
   炕上围坐的男人们,哈哈大笑,那笑声差点儿把屋顶掀翻。
   话撵话。我对烙饼的老杨媳妇说,别做那么香,凑合凑合就行了。你越做得好,这帮子吃客下次还来哩!
    老杨媳妇笑了,笑得是那么诚挚,笑得是那么愜意:你们都是忙人,啥时侯空闲了,一定再来坐啊!
    山村里的太阳是温馨的,山村里的生活是空寂的,山民们的人生追求是实在的,具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儿育女,尊老爱幼,承受着生命的磨难,享受着人生的愉悦,他们与天地共和谐,与日月共升降,与风共聚散,春播秋收,播种的是希冀,收藏的是盈足,何尝不是幸福的人生呢?!
    《读者.原创版》2008年笫一期收到了。扉页登载的流沙的文章“勤快不是美德”,说的是一些加拿大人对中国人的抱怨。由于近年来移民愈来愈多,他们纷纷溶入当地社区,中国人的勤快,使一些当地人十分不适应,心里不太舒服。尤其是一些服务行业,当地人不想干或者不愿意干,而中国人既不挑肥拣瘦,再低的薪酬也干得无悔无怨。
    文章进一步分析说,西方国家的法治追求的是一种“私我”的权益,可以说,许多西方国家的法治都是建立在“私我”权益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对“私我”权益的维护,整个法治框架就会坍塌。西方人很少牺牲自己的利益,正是这样,社会才一步步走上现代文明的轨道。而在西方人看来,这种“勤快”恰恰破坏了他们固有的生活秩序,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勤俭持家、勤俭节约、勤劳致富,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且不论洋人的抱怨对错与否,毕竟东西方文化理念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各不相同,借鉴、融合、理解,不是一蹴而成的事么。我想到的是今日的城乡差异,隐隐约约中似乎也有类似的抱怨。乡下人进城,背井离乡,有几人是坐在窗明几净的高楼大厦里?他(们)大多是从事与那些“洋插队落户”的爷们类似的差强人意的活计,干得牛马活,吃得猪狗食,挣得苞谷面钱。而城里人却认为是民工们抢了饭碗,坏了治安,损了市容。
    让我们怀念山村里那明媚的阳光吧。
    让我们城里人也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吧。
    让我们善始善终地对待农民兄弟姐妹吧。
    因为我们的父辈以上,大多来自山里乡下。
    农村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