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的知觉

(2009-09-20 10:21:50)
标签:

基斯洛夫斯基

思想电影

蓝的知觉

 

 

                     蓝的知觉

                     基斯洛夫斯基的影片《蓝》中的女主角朱丽说:

                    "我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什么也不做。"

 

  朱丽的丈夫和女儿出车祸死后,她只能任其毫无目的的伤心着。 是的, 任其, 就是这样。大约也只有这样,她才有可能与脆弱的自己较量……而此刻,我坐在我的长沙发上,看着镜头里面那纵深的、模糊的、烟云一样的东西直往外涌。它们涌出了彩屏,朝我飞来。我真想不出为何《蓝》,会给我造成如此的视觉感受。大约也唯有《蓝》了,它就是这样揭开了一条缝隙,而我心中所有语言由此便丧失了份量。
  我觉出我与朱丽之间隔着的东西很薄很薄,至少不是一个屏幕,也不是一片夜色。我倏然意识着,我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客厅里,通过了辽阔的夏日,看见了我居住的城市钢筋水泥浇筑的地基,以及一架波音飞机正在北京机场降落。稍后,我看见朱丽的生命被悬空在某个地方,其实,那某个地方还是原来的地方——那条街道,那盏路灯,等等。但是,一切都变得与以往不同了,像抽走了什么,连同光线都有了一种浑然不觉的感觉。谁浑然不觉?是朱丽,同时也是街道和路灯。这世界,本来都是浑然不觉的,只有人类有一点"知觉",宛如一声鸟鸣。其余的,则是不被察觉的大范围的空旷与无声了。
所以,每当人生遭遇困苦时,这一点"知觉",极易受到挫伤,以至伤口终生都不会愈合。
  我想起伊壁鸠鲁的一句话:"当幸福在,我们便拥有一切。"反之呢?当然会丧失一切。我回想着我自己,经常处在这样的拥有一切,或丧失一切的境地之中,两者都曾让我执迷不悟和不能自控。而谁又会知道这一切呢?是的,连我自己都不会介意自己这昏聩的内心活动。然而,惟有待命运遭受袭击之后,你才会带着那轰然的伤悲,偏离开原先的习性,向街道和路灯靠拢,向高山和大河靠拢……
  我与我在一起!朱丽双手抱住自己,几乎与世隔绝。
我用了"几乎"一词,是因为朱丽还不至于像她的母亲那样,完全偏离了人生的正常轨道。她的母亲,整天痴呆地坐在桌旁,半明半暗的光线打在她的白发上边,那光线像以往的时光全都跑来了,幸福的汇合在那儿。接下去,是天空、悬崖、蹦极的绳索、一个老者颤颤微微地跳了下去。空间——真正的蓝色的空间中,人是一个黑点。母亲只想着那一个黑点——她曾经的爱人!
  可朱丽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将她们的年龄并列起来,在她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和失去爱人的感受,以及排解痛苦的方式,的确惊人的相似。
基斯洛夫斯基想说明什么?爱情与失去爱情的重复?不是的。朱丽的目光不呆滞,她还声称:什么事都不做也是一件事!由此,一件什么都不做的事,与要做的许多事拉开了距离,与一个充斥着许多事的世界拉开了距离。朱丽扭身走了,她不会像母亲那样。朱丽很主动,很形而上。形而上的活下去,应是属于朱丽这一类人的选择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